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关于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

关于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

作 者:吴德正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高级中学 716000)

摘   要:文学作品中的美感是通过文学赏析获得的,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感,不仅能让读者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还能通过文字传达出的情感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语言使文学作品有了生命,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还能为枯燥的文字赋予不同的情感,使文学作品有了或低沉,或兴奋,或悲怆的情感表达。在文学作品赏析中,只有通过不同的审美角度对作品进行体会才能准确把握文学作品中的深层次内容。所以,语言赏析是文学赏析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不同的语言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作用,分析其对作品意境的影响和变化,希望能够为文学作品赏析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文学作品;赏析;意境情感;语言角度

一、前言
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时,为了使文字表达出情感,作者经常会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三种:修辞、表达方式和句式变化。文学作品的赏析不仅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更要参透作品中透露的情感和思想感情,这就需要对文章的情感表达和思想表达进行解读,要尤其要品味其中词语和句式的运用。在古代,文人墨客就很注重遣词用句,常常出现为一字反复斟酌,反复思考的情况,“推敲”的典故就是例证。千锤百炼的凝结是古典文学中的特色,赏析词句和品味语言是品鉴中国文学的重要方式。所以,语言角度分析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语言修饰角度
语言修饰就是修辞,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拟人、夸张、设问、反语等,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也通常是由这些构成。故而,要想准确赏析文学作品,能够熟悉并且熟练使用修辞手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由于文学作品的特殊性质,能够进行文学作品创作的人都是具有较高层次知识结构的人,所以能赏析这些作品的人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赏析能力。故而,也有“准确的文学作品赏析能够有效提升赏析群体的知识基础和解析能力”的说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会同时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同时综合交织的修辞手法也会加深作品的意境。赏析者要能够判断出作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才能正确理解作品传递给读者的情感。在修辞手法中,反语、引用、借代是不容易被发现的修辞手法,常常被误解,所以赏析着在赏析的过程中要注意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把握。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展现意境美的作品代表有朱自清的《春》,其中描写春雨的句子是这样说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句话同时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手法,将春雨比作牛毛、比作花针、比作细丝,同时这三种比喻又形成排比,既增强了语言气势,又将春雨细密的特点表现出来,生动形象的描写的春降甘霖的场景,给读者以极高的审美体验。
三、语言表达方式
常见的语言表现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方式,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文章也被分为议论文、抒情文、散文等。同修辞手法一样,作者为了表现出自己的情感态度,通常也会将不同的表现形式交叉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不仅能够体现作者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使文章更加灵活多变,避免“同一种意思反复出现”的情况。赏析者在对文章进行赏析时,要注意区分不同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在不同表达方式中表现的情感态度。
一般,记述手法较为平淡,议论和抒情的部分较为激烈。作者经常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在议论和抒情部分中,作品的高潮部分也经常出现在这部分中,准确把握这部分的内容才能在准确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带入自身感受,同作者产生共鸣。在记叙和描写部分,赏析者也不要落下,这些部分通常是为后文做铺垫,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对每个部分都研究透彻,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精髓。常见的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形式有:夹叙夹议、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结合、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结合、抒情议论结合等。现在,随着新文学形式的出现,不同表达方式的运用也会更为多元化,表达的情感也会更为复杂,赏析时要注意区分。
三、语言句式变化
在文学作品中,文学人物的情感表达和情感变化是赏析的重点和难点。作者在表现人物情感和内心活动的时候,经常通过语言句式的变化彰显人物语气和性格。所以准确理解文学作品语句句式的变化,把握作者在句式变化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对赏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有很大帮助。句式是表现语气的工具,常见的句式有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感叹句等,句式的变化不仅能表现人物情感,还能表现作者的写作风格。例如,《不朽的失眠》中写到“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人,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不仅用到了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还夹杂着反问句,句式变化非常丰富,在给人新鲜感的同时,还将自己的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段落中以捕鱼人的生活为切入点,“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以一种自说自话的形式感叹生活的艰难和坎坷,不断变换的句式不仅赋予文章极其鲜明的感情色彩,也带给读者极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非常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此外,该段落中长短句的交错使用,不仅使语句错落有致,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还使表现内容更为生动形象,情感倾诉更为直接、明确。所以,赏析者在对文章形式进行赏析时,要准确把握句式变化,从句式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品味词句
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反复提炼斟酌出来的。直观的来讲,如果不深究文学作品的内涵,只表面词汇就能够给读者一定的审美享受。但是,同样的词汇在不同作品中有不同的含义,赏析者要区分赏析。一般,词汇的赏析要以关键性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为主。词赏析要以“单个赏析,整体把握”为指导,单个词汇赏析较为简单,能够帮助赏析者尽快了解文章感情态度和感情转换,通过将单词的节点串联起来,整体把握文章就能够较为容易的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五、结语
总之,文学作品赏析是一个系统工程。单从语言角度来讲,可以将文章拆分成段落、语句、词汇、字,从写作手法方面来讲,可以分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等。文学作品的赏析就是要文章中能拆解的部分拆解开来,经过消化整理,在将其整合,整体把握。这样才能较为准确的理解文章的含义。如果要更为准确的理解文学作品,还需要结合自身的经历,将自己带入到作品中,同其产生情感共鸣,这样才能正确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蔡安延. 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之美——浅论文学文体学 [J]. 理论月刊,2005
[2] 周志凌. 从语言学角度透视《文心雕龙》的创作魅力 [J]. 语文建设,2013
[3] 黎康. 赏析文学作品语言特色的十个角度 [J]. 湖北招生考试,2013
[4] 陈李媛. 言语行为理论视域下的文学语言观 [D]. 山东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