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作 者:高 山 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第三中学 22250

        在教学实践中,自己深切的感受到,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要引起所有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新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文言文教学的要求:“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这些课文,文质兼美,语感丰富,有助于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激情,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课标》中强调了朗读和背诵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但现实是,很多语文教师因为中考时对朗读和背诵基本不涉及,受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基本忽略“读”、“背”教学。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加强文言文的“读”、“背”教学,使之与积累相得益彰。
        一、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诵读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方法,是整体感知语言的有效途径。停顿、重音的准确处理,语速、语调的准确把握均可唤起想象,引起共鸣。通过诵读、背诵,整篇文章记熟了,其中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就记住了,古人说话、写文章的语气、语调、方式、方法也就品出来了。诵读越多,越能触类旁通。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科学背诵。读的方式要多种多样:教师要范读,必要时还要领读;学生要集体朗读,还要个别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进而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总之,要反复读,一直到读熟,熟到提出某段或某句,就能知道出自哪一篇,是什么意思。背的方法要讲究科学性。首先,要口熟。其次,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记准若干昭示文意的关键语句,包括名句、佳句以及连接上下文的语句,用它们作为支撑点将全篇(段)贯穿起来。第三,要掌握文章的思路,即努力探索作者为文之用心,特别要弄清楚文中各个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作者行文的一些特点。通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朗读背诵训练,日积月累,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文言文敏锐而强烈的感知力。
  二、切合实际,教会方法
     文言文教学应该“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受益。传统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采用“满堂灌”,是教师逐字逐句的翻译,对号入座,学生则一字不漏的记下,使得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根本谈不上语感、意境,导致原文、译文的分离,其结果必是事倍功半。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诸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等。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懂规范语言。要求学生看懂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模糊的地方,则由教师答疑点拨。在此基础上,用现代汉语语法要求,引导学生增补、调配,达到疏通文意的目的。文言文翻译大致分三步走,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调序;最后按照语言规范要求,作出增补。至于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职等等,则保留就可以了。
  三、综合比较,触类旁通
  学习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异词、通假字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如《岳阳楼记》中有两个句子出现“或”字,即“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这两个“或”的词义各不相同,前者是“有时”的意思,后者是“或许”的意思。再联系《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中的“或”与前两种意思又不同,是“有的人”的意思。这样加以综合,能使学生一目了然,做成笔记,便于复习。教学中,只要碰到此类情况,决不放过。至于古今异义词,则把古义和今义加以对照、比较,加深印象。通假字则列成表格,分读音、通什么字、意义三格加强记忆。
        四、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风格等方面的疑问进行切磋、探讨、交流的过程。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在诵读试译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立意等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因为各人的阅历、切入角度的不同,他们的见解往往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互相交流,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交流的习惯。首先,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要营造一种“茶馆”式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思维高度活跃,鼓励学生“质疑”。其次,针对重、难点问题,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强求一致。教师再适时抛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思维向更深更广的领域迈进。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思考结果进行总结评价。
  如学习《醉翁亭记》一文:在为让学生领略《醉翁亭记》的语言魅力,笔者避开了串讲法,让学生模仿《三味书屋》中的先生。于是,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便摇头晃脑,施昂顿挫地读了起来,尤其是将句末的“也”字拖得很长很长,最有韵味。笔者抓住时机,推波助澜,在模拟情景和语调诵读,并针对课文内容发起讨论话题,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五、归纳积累
  让学生读通课文,理解内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写作背景作为课外知识让学生了解,增加他们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文言文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学艺术的博大精深及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教学中倡导学生自读自悟,形成一个互帮、互助、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适时点拨,深入浅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应用多种方法获取新知的能力。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老师们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把握学生心理,就一定能够在古诗文教学中,耕耘出一片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