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提出很好的满足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探究式教学模式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每个物理教学重点和社会发展对物理知识的需求等进行课程设置安排,以有效培养高中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创造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本文介绍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原则,对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能够体现出当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艺。伴随着我们国家逐步深入的课改使当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导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深入人心,并且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其可行性和科学性,是当前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都会关系的话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成长的需要,高中物理课堂上应用探究式教学能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原则
1.主动性原则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成功的物理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实现。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探究式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 积极采取有效手段, 为学生创造能够自由讨论的空间,或是动手实践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在课堂中勤于思考、勇于发言、大胆实践,从而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2.倾听性原则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面对需要研究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像,大胆的猜想。但是,作为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教师也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的猜想,而是要在倾听学生的各种想法后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避免学生“误入歧途”。这个过程最主要的就是要学会倾听,从而把握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的“度”。因此,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和交流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探究过程,收获探究的经历。
二、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贯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认识物理教学,通过确定教学目标、教材和课程设置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快速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推行现代教育方式,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对探究式教学有更深入了解和更全面的认识。在明确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目标以后,教师必须根据物理教学的特点、学生的学习需求等,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案,在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观点和建设等预设情况下,开展各种物理实验,并通过运用相关知识来逻辑推理应得到的结果,以有效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引导学生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以有效培养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发挥课堂探究教学的真正作用。例如:在进行电磁感应规律的教学时,对其中的动生电动势规律学习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定律生成的过程,对动生电动势规律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探索和不断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将动生电动势规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以对磁场的产生、金属杆的运动情况等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形成学习物理知识的清晰思路。
2.合理设置探究题目,充分认识物理教学
现代教育中,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专业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可以很好的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因此,作为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物理教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物理教学,而不是物理科学,通过合理设置探究题目,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以将物理理论知识和物理教学实际充分结合在一起,明确探究教学的重要课程目标。根据高中物理教学的课程目标确定探究式教学的终极目标,以满足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物理实践经验,确保物理教学各种问题的深度和发散度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与此同时,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为学生营造轻松、有趣的物理探究式教学气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综合能力,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措施
探究式教学与科学探究有所不同,科学探究的问题情境要比探究教学复杂得多,在探究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所涉及的无关变量相对较少。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应在探究的各个阶段设计好相应的教学活动。
1.提出猜想
猜想与假设的提出是探究教学的关键环节,这一过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假设的正确与否,以及其难易程度都将直接关系着探究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过多的干涉,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想像,勇于提出各种设想与方案,同时教师应以认真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异想天开”的问题。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分析,对于偏离目标的假设,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启发与引导,切不可抹杀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于学生符合逻辑的猜想与假设,应充分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在整个过程中要重视民主课堂气氛的营造,要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下拓展自己的思路,提出自己的想法。
2.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跨越过程, 是探究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应安排学生先在小组间进行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并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通过交流讨论, 发现自己与别人探究过程的差异, 从而进行客观的比较。这样的分析与讨论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其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 通过思维的碰撞擦出火花。然后,通过思维反馈,从各个角度进行思考,最后达成共识,得出结论。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进行理性思考,通过现象归纳出本质规律。
总之,探究式教学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教学。同时把握物理科学的特点,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广波.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4(8).
[2]曹自兴.关于小城镇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思考[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6(4).
[3]林贤数. 高中数学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有效策略[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