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三物理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学会看书、学会听课、学会总结等途径,把科学的学习方法与物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可传输的系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使学生逐渐形成在比较中求迁移、求创新的思维策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方法;能力;学会看书;学会听课;学会总结
普通农村中学的学生,在物理总复习中一般表现为上课急于做笔记,课后急于做题目,解题时又急于对得数,凑答案。并不从中总结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规律。 正确答案得出了,而错误思路却被掩盖了。 一旦考试,就“六神无主”,总感觉那触目惊心的分数与自己的付出不成正比。 这种现象的形成,大多是由于长期依赖老师、套例题、不注重方法的结果。
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我们把科学的学习方法与物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可传输的系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就能使学生逐渐形成在比较中求迁移、求创新的思维策略,才能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下面,我谈谈在高三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让学生学会看书
在高三物理教学,学生往往只关注复习资料,而忽略了课本,其实通过课本理清概念才是学好的前提。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的内容编排更加科学,看书显得更为重要。我要求学生在上完课以后一定要阅读教材,每次考试前也要把课本再看一遍,让概念都清清楚楚。
让学生看书过程中理清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要熟练掌握中学物理所涉及内容,指导学生在看书过程中把书本知识串通、综合起来,形成网络加以记忆。一是按章节记住各部分的知识点、重难点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对电学内容可以总结为:两场:电场和磁场,电生磁:安培定则,磁生电: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最后归纳为电磁场、电磁波。两路: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他们都符合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都符合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电学内容有6个重要观念:电场强度、电势、电动势、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和交流电的有效值。二是将中学物理知识按力、能、场、路、微、波等分为几块将各部分知识横向贯通,精简浓缩后以便于掌握。三是通过模拟训练发现自己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认真看书查缺补漏。如对基本概念,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深刻。仅以“功”的概念为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各种形式的力做功,都对应着一定形式的能的转化。能否准确地认识这种关系,极大地制约着对某些物理状态、物理情境、物理过程的分析。高考试题往往通过特写的物理情境,考查对概念的理解。对一些物理定律、物理公式,往往有的同学只重视结论,而忽视该定律、公式的适用条件,这些都应在复习阶段,通过看书来逐一解决。
二、让学生学会听课
在高三紧张的学习中,同学们往往认为做题是最重要的,就忽视了课堂听讲这一重要环节。其实参与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教学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每一次听同一内容学生都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进而能发散开去,就在课堂上完成了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各方面能力。
让学生在听课中学会学习。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要将良好的教学方法转化为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才具有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功效。从教学活动的实质而言,教的实质就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实现从学会到会学转变。心理学家指出:“新教育必须教会个体怎样进行信息的分类和再分类,怎样估价信息的确切性,必要时怎样改变信息的范畴,怎样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怎样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即教育的重心必须从“信息灌输接受式转变为信息处理能力式”。总复习阶段学生学习的任务就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在分析与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方面形成熟练的技能与技巧。要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与技巧,就必须使学生首先能正确辨别各类问题,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及外延;其次是牢固掌握各类问题的分析方法与解题思路。复习课的堂教学中我们通过问题模型的变换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方法与技能,然而在对相关问题模型没有整理、分类、概括、归纳的情况下,学生只是对已解答过的这一孤立的问题模型形成了一定的方法与技能,但是对同类问题模型的内涵及外延缺乏深刻的认识。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将某些非常熟悉的问题模型适当变换,学生则感到无所适从。因而在总复习阶段教师应教会学生整理问题模型信息,通过分类、概括、归纳后,再从新的角度去认识问题模型的范畴,比较问题模型的异同点,把握其实质,使已形成的技能、方法上升到更高一级的层次。从而也就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复习。
三、让学生学会总结
总结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总结可以发现自己的漏洞,使学习有针对性、目的性。
让学生注重总结易混易错知识点和自己的易错题目并建立档案。在总结基础上,制作一个简明浓缩的备忘录,包括典型物理过程的特征,重要的概念、规律的表达方式,主要的公式和关系式,著名实验及结论,重要常数及换算关系等,以便随时复习、巩固。另外,学生练习题做多了,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题目没看完就着急去做,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因此,在平时练习中,教导学生把握每一细节,再把出现的漏洞总结出来,提高自己对此类问题的敏感度。
让学生注意总结重要的物理问题研究方法和良好的解题思路。物理问题研究方法有理想模型的方法、类比的方法、等效方法、逆向思维等。良好的解题思路为:(1)细心耐心阅读题目。(2)分析题意、借助画草图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展示物理过程。(3)由题目所给条件,判断情景有无变化,变化经历怎样的过程。(4)根据已知的知识判断该过程符合什么物理规律,应选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公式来表达。
总之,在新教课改、新高考形式下的高三物理教学中,我们既不能完全脱离原有的思路,又不能缺少新的方法。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是不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