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数学学科培养口语表达素养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学科培养口语表达素养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作 者:王腾云 (山东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泊于中学 264205)

摘   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又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智力发展的促进者,如何使得学生具有理性的数学思维通过语言的方式得以有序表达。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能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当下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虽然从当下看,我国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还未有一个明确的官方定位,但是从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的界定标准来看,都把口语表达归结为“能互动地使用工具”一项,学生应该具有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有效沟通的能力。下面以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45页“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基于儿童口语表达的几点策略的思考。
关键词:口语表达;直观模型

一 、复习旧知,找到表达的生长点,让学生有机会表达
建构主义强调,儿童学习的发生并非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先前经验,要把孩子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数学课堂上孩子不愿意交流,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缸里没粮”,即使有表达的愿望却不知该如何表达,对于“小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学生的认知并非一张白纸,之前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些都是本节课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
{教学片断1}       
教师在屏幕上出示涂色部分的正方形                 
师:猜猜看,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数表示?
生1:我认为可能用■ 表示
师:你是怎样想到这个分数的?
生1:我发现涂色的部分比右边的空白部分面积大,而且涂色部分的面积大约是空白部分面积的2倍,这样看来一共有3份,涂色部分大约有2份,所以我想到了用分数 ■表示。
师:他用了一个分数来表示,除了■ ,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
生2:我猜可以用0.7来表示
师:你是怎么想到用这个小数来表示的呢?
生2:我想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分,涂色部分大约有其中的7份,所以我想到了小数0.7
【思考】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孩子有着乐于交流的主观愿望,可是由于所学新知与旧知缺乏联系性,也难以启齿,数学课堂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数学知识往往具有关联性,后续所学的所有内容几乎都可以转化成前面所学的知识,鉴于此,复习旧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 的理解,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掌握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知识,学生能理解并说出■ 表示的意义,在三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知道0.7表示■ ,本节课开始阶段,通过复习交流旧知识,建立起新知识与旧知识间的联系,学生不仅建立起自信,使得学困生开口表达也变为了可能,也为新知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意义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 借助直观模型, 搭建“脚手架”,助力学生表达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具像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小数的意义这堂课具有很大的抽象性,如果仅从语言抽象进行思维辨析,学生很难理解小数的意义,本堂课我借助直观图,搭建一个利于学生思考的“脚手架”,使得学生顺着这个“脚手架”,思维顺利展开,学生结合以下直观图进行观察思考
【思考】
小数的意义原本属于四年级上册的知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此隐晦的数学道理不是一下子就能讲的清的,通过直观图,可以让数量关系变得清晰明了,数字信息瞬间变得具体可感,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瓶颈,为学生降低表达的难度,学生将看不见的思维过程变得可视化,形成看图说话的良好局面。
三 依托陷阱教学策略,巧设礼物情境,使学生有欲望表达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起点,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最初的学习动机往往是好玩,而不是有意义,孩子们因为有兴趣才愿意接触数学,采用信封袋的礼物教学,巧妙设置陷阱,能更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教学片断2}
师:接下来的这个礼物,确定是平均分成了10份,涂色的部分比8份多,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生1:0.9
生2: ■
实质是小数0.82
【思考】
小学生由于迁移能力不够,容易受到已有知识结构的“惯性”影响,当前面的教学片断都是集中谈论一位小数和十分之几的关系时,学生很容易联想到比0.8大的几个一位小数,显然,学生的思维已经固化在一位小数的框架内,为了更好得衔接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巧妙设置“陷阱”,使学生原有一位小数的认知与呈现的内容之间存在不平衡,在冲出“陷阱”的同时也获得了新知,扩大了视野,“美丽的陷阱”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的狭隘性,形成发散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有效驱动学生的学习意愿,催生学生表达的欲望,促进学生乐于表达。
四、结束语
教育是“慢”的事业,增强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核心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开口表达成为孩子课堂学习的习惯,带领孩子走入一种对话的境界,让数学因思考而美丽,因表达而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