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丰盈教材,巧设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阶梯

丰盈教材,巧设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阶梯

作 者:张华娟 (山东文登第二中学,威海市初中地理教育名家工作室 264205)


摘   要:在备课过程中克服教科书中育人资源的贫乏困难,巧设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阶梯,使教材真正为教学所用,为实现学生的真实发展所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丰盈教材;育人价值

引言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人地协调并列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对初中地理学科而言,学生的"地图运用能力"、"地理想像能力"、"地理表达能力"等,是学生未来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认知需要量,也是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要克服教科书中 "资料系统"育人资源的贫乏困难,在备课过程中巧设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阶梯,让教材内容丰盈且有具体的育人价值。
一、切忌盲目尊崇教材,创造性"激活"教材提高学生认识水平
长期以来,主、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使教师成了照本宣科的"教书匠",不能创造性的使用和挖掘教材,更谈不上对于培养主动、健康发展的人的价值。能够将教材全面激活,从关注学生作为活的生命体的主动发展需要的维度,实现符号化的书本知识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人类生活世界的沟通,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才能体现"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例如:讲天气,课前可以与学生交流"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又如:在当今商品房的开发热潮中,开发商开发,购房者购房各要考虑哪些地理要素?通过把这些生活实例适当的引入教学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而且可以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创造性"激活"教材让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结构化重组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知识原有的鲜活的生命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改理念,研读课标,研究学生,不能为教材所局限,才能完成由教材向教师内化加工的"用材"之间的富有创造性地转换。
二、有"点"无"魄"地使用教材,以点带面让教材更立体
有"点"无"魄"地用教材指的是有些教师关注的只是知识点的教学,而忽视了关注人的全面的发展。例如:死抠知识点。把教材肢解成一个个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逐一作答,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拘泥于细节。实际上,教科书只能是教学的工具,教学的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运用和发挥,取决于如何通过教材去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
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最有效率的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结构。一方面,结构具有较知识点更强的迁移力;另一方面,如果学生掌握了知识的内在结构、学习方法的结构,就有可能借助于结构的支撑,使其获得知识能在超越原来学习情境的思维中运用,解决许许多多看来似乎生疏但实际密切关联的问题。如:在学习了《亚洲》自然环境之后,探究学习北美洲的自然环境,我设计了两个大问题:①通过阅读地图,说出该大洲位于什么温度带?与哪些海洋相邻?该大洲的地势有何特点?主要气候类型有哪些?②该大洲的本部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气候有何差异?为什么?北美洲冬季时多暴风雪?与地形有何关系?第二个问题明显有难度,但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很多同学能有进一步的收获。
打破教材编排,从以知识点为主的教学到一个单元或长段的知识结构链和结构块的系统规划的结构教学,实现地理教学以点带面的突破,会使学生的视野范围得到了扩大,不仅掌握了地理知识,也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
三、"闭门造车",以情境实现学生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的沟通
首先,实现书本知识与学生个人经验的沟通,要引导学生从经历和体验出发。如果所沟通的知识不能组织到学生已有的经验中去,这种知识就变成纯粹的言辞,即:纯粹感觉到刺激,没有什么意义。如讲授《人口》一节,课前可以播放"十一"假期旅游人山人海的录像,学生结合自己出游的经验和体会,感受中国人口众多的特点。有了这样的沟通,书本上的零散知识就有可能被激活,从而丰富、发展和提升他们已有的经验。
其次,实现书本知识与学生生命实践的沟通,可以通过挖掘教材中内因的地理发生、发展的历史人文资源,可以让学生在与前人、与历史的对话中感受地理学科知识发展历程中的一次次飞跃。例如:讲授地球的形状时,出示"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经理和体验知识创生和发展的过程,在经历中感受智慧、时间智慧、生长智慧。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丰盈教材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的主动探索的欲望及能力,同时拓展教师自己的认知领域,不仅关注教学内容,而且关注学生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这是教师能否实现对教材文本个性化和创造性占有的关键一步,也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转换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