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24日,台中师范学院王财贵教授在北师大的一场演讲,被称为百年震撼。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当时聆听那场报告,给我带来的震撼确实不小。
一个政治、经济、军事强大的民族,会让人产生畏惧,而一个秉承传统文化之精华的民族会让人尊敬、喜爱。我们生长在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积累的国度,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文化的成长,那将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然而,我们的下一代,要有宽阔的心胸,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教育从哪里做起?
一个没有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想要去吸收别国的文化,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眼光短浅,心胸狭隘。我们很多年轻人向往美国的发达,但是他对美国的什么感兴趣?美国的好莱坞,美国的迈克杰克逊、麦当娜;而美国的冒险开发的精神,那种大气魄民族的精神,他看不到,也学不到。再看看我们的孩子,嘴上痛骂着日本鬼子,但又对日本的卡通、动漫痴迷不已。日本人的能源危机意识,企业家精神他看不到,更学不到。为什么别人有好东西你学不到呢?因为你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信仰。孩子在13岁之前是最佳记忆年龄,要在这个时期学习对他一生都有用的东西,让其滋养心灵,润泽身心,秉承传统之精华。
在这种认知意识的冲击之下,2008年,我们组织了一部分语文老师,编写了我们学校的第一本经典诵读教程——《新雨读本》。
《新雨读本》共分上、下两册,上册供1——3年级学生使用,下册供4——6年级学生使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规定了详细的诵读篇目,内容主要有唐诗、宋词、历代诗歌、历代美文。与此同时,学校将每天早晨7:50—8:10这20分钟定为晨读时间(一直坚持到现在),低年级的学生先是老师领着读,在这个过程培养得力的小老师,协助老师领读。中高年级的学生或是齐读,或是男女生分读,小组比赛读,开始不要求背诵,只要求孩子们反复读,难理解的地方老师粗讲大意。清晨美好的时光,伴着墨墨书香静静流淌。我校还制定了《经典考级规程》,每学期都要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考级评价,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诵读经典的热情。实践证明,让孩子们在随性自由的朗读中,在复读畅想中,渐渐地达到熟读成诵是科学的,既减轻了学业负担,又做到了日积月累。
保证了晨读的时间之后,老师们又发现《新雨读本》上的经典诗文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于是由学校的骨干教师组成了一支编写队伍,开发了学校的第二套校本教材——《读书成长计划》。这套教材共有十二册,每个年级分为上下两册。根据每册教材的单元编排体系划分成相应的单元,每个单元所选的内容一般是课本内容的补充延伸,在篇幅总量上以《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为标准。实践证明,越是简单的,易操作的越是保留了下来,《读书成长计划》用了几个学期,由于课外阅读补充教材太多,师生在使用的过程中选择、穿插,极不方便,慢慢地,使用这套教材的老师越来越少。
每学期每个班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诵读成果,学校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评价。以评促读,极大地调动了语文教师、班主任和学生的诵读积极性。
回顾以前我们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晨读,更多的是活动课程。通过诵读活动积累经验学识,强化锻炼孩子们的记忆能力,记忆他在今后的学习中可能用到的知识。活动本身只是一种手段。与现今新教育倡导的“晨诵课程”相比较,我暂且称为“传统晨读”。
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是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现代诗歌的复合课程。作为一门课程,它有自己的教学目标,他不是手段,他所运用的一切手段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服务的。晨诵课程其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读,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一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在理念上,新教育的晨诵课程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词句优美,儿童在吟诵时可以感受和理解,传递人类美好的愿望和情愫,是新教育晨诵的三个基本特点。
新教育实验开发的晨诵课程,小学六年课程的选择与设计,都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科学安排,一定是孩子在吟诵时可以感受和理解,切不可随心所欲。
一般来说,一年级晨诵课程的内容是关于自然的儿歌童谣、《三字经》选读,二年级晨诵课程的内容是 “春之花”“夏之虫”诗歌、《弟子规》选读,三年级晨诵的内容是金子美玲、金波的诗歌,四年级的晨诵内容是“与太阳同行”课程,五年级晨诵内容是“感受‘大家’的温度”课程,六年级晨诵内容是与教材同步的主题课程。我们学校开始做,也是汲取了新教育实验学校很多成功的做法,尤其是诵读教材的选定,本着借鉴与融合的思路去做。
有了好的课程选择与设计,那如何上晨诵课呢?
晨诵,是一种仪式。晨诵课的基本流程是由“开启诗+复习诗+一首新诗”组成。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开启诗可以作为一周或者一个月每次晨诵前的一首诗,来开启一个个黎明,让孩子的灵魂,精神因诗歌而舒展,为孩子的每一天注入生命的源泉。这样的诗歌,我们称为晨间诵诗。往往需要千挑万选,需要千百次地咀嚼玩味,同时,它们的数量也是极为有限的。
低年级的开启诗有金子美玲的《全都喜欢上》、刘可式的《早安,小松鼠》等,(我们学校任老师出示的这节晨诵公开课用的就是这首开启诗)中年级的开启诗有周梦蝶的《我是一只小蝴蝶》、金子美玲的《向着明亮那方》等,高年级的开启诗有《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玻璃和文字》、《那条路》等。
晨诵忌过多的讲解,就是呈现,最直接地呈现,重现诗词,各种方式反复地读,在富有层次的习诵中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和美。高年级遇到特别难理解的地方时,教师可以作非常简单但画龙点睛的讲解,作一个简单地串讲,但是切不可上成语言文字分析课。晨诵的最终目的是唤醒,唤醒诗歌与儿童生命的关联,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是最重要的。
晨诵不拘于清晨,遇到特殊的日子里,可以进行调整,比如在班级有学生过生日时,教师选择适合这个学生的生日诗,与全班同学一起送给他,而成为相互隆重的庆祝。还有遇到母亲节、元旦等与孩子生活联系密切的节日,都可以上晨诵课程来庆祝。
由此可以看出,新教育的“晨诵课程”从内容上更丰富,课程实施的过程更为精致,更有感召力,直触孩子心灵。看似孤立,实则像阿基米德口中所说的撬动地球的支点一样,通过晨诵课程开启孩子美好而快乐的生活,培养真性情,注入正能量。
我们衷心希望:在美好一天的开始,当阳光唤醒大地,晨风中如约传来孩子们琅琅的书声,那一行行美丽的、跳动的文字,被朴实、真挚地编织进孩子的心灵,支持着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坚定地前行。
最后,我把朱永新经常对校长和教师说的话送给大家:当你无法改变社会,无法改变别人的时候,你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你自己。而只要你真正地去改变自己,其实你就是在改变别人,就是在改变社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