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理想课堂三问

理想课堂三问

作 者:张国华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小学 255400

        静下心来,用心灵直面理想课堂,发现我们心中关于理想课堂的问题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只是这些问题更深刻,更能引发我们对理想课堂深层次的思考。理想课堂如何进一步发展,需要我们再次面对这些问题,叩问理想课堂的内涵。
  一问:什么是理想的课堂?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叶澜教授说过: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是对理想课堂的高度概括,我们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这样叩问自己的心灵:我的课堂上有生命活力吗?我在课堂上找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了吗?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生命价值了吗?生命是课堂最核心的因素,离开了对生命成长的呵护何谈理想课堂。我们追求理想课堂的过程就是追求生命价值的过程。
  理想课堂是一种境界。王国维先生曾这样描述人生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理想课堂亦是如此,好的课堂,总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学生在课堂中不断地获得成功和快乐,感悟着生命和学习的价值。有境界方有追求,才会实现真正的理想。如果一个班级,一所学校有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学生没有学习的幸福感,这个成绩就是假的。真正的理想课堂,学生是有学习幸福感的,他们对学习有一种崇高的敬意。
  理想课堂是一种空间,一种多元主体共存的空间,一种发展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老师和学生和谐相处,相互理解、尊重、帮助,共同成长。学校、家庭、社会,都是理想课堂发展的空间,却只是物质空间。最具能量的、最有开发的潜力的是人的精神空间,它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理想课堂能够激发起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学习的渴望。
  二问:理想课堂为了什么?
  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追求生命的意义应成为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尊重生命,激扬生命,赞美生命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底色,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于这个大前提。同时,无论哪个学科的知识学习,无论组织什么样的活动,都应当围绕怎样激发生命活力来进行。只有把对生命的关怀放在第一位,并把生命的成长作为终极目标,才是正确追求理想课堂的态度。
  具体到每一节课,应该是四十分钟的课堂,一百年的眼光,五千年的胸怀。理想课堂是把知识的教学和人生的发展,人类文明史融合在一起,“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吴正宪)。
  三问:理想课堂的教师做什么?
  理想的课堂中,教师应当彻底转变角色,优雅转身,走到学生中去,“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吴正宪)。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创造让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展示学习过程的机会。把知识作为一条主线索,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结构。
  理想的课堂中,教师要充分的预设教学过程,在充分理解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对课堂中各种因素综合分析。预设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成资源,把预设和生成有机的结合起来。
  理想的课堂中,教师不但要做组织者,还要做学生的合作者、知识的探索者、精神的激励者。教师要通过角色转换完成对课堂的调控、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使多种主体相互尊重,使各种观点相互交流。
  理想课堂,理念是核心,亲身实践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