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创新教育下的学科教学,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过程中,形成知识、技能和能力,改变了传统教育在传授知识时只注重知识结论传授的弊端,突出了知识获得过程中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辩论思维、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新;传统;中学;课堂教学
1、引言
创新性课堂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建立多维互动的课堂模式,构建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活动体系,让创新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重视和研究课堂就是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认识和把握教学观念的创新、教学目标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途径的创新,对于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显得至关重要。
2、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原因分析
2.1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墨守成规
一些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据教参抄写教学大纲,对教材的理解不透彻,致使教学的目标不明确,甚至出现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不一致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实行创新性教学模式。
2.2课堂教学模式缺少互动性
传统的教学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注重学生的共性,而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在课堂之上,教师灌输性地传播知识,机械性地要求学生掌握,学生没有吸收教学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教学任务。
2.3教学模式实践性内容的缺失
课堂的实践问题牵肘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课堂重视知识的培养、课程的安排、作业的布置和考试的加强,却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设计了教学的问题和答案,仅仅照本宣科地教会学生掌握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没有鼓励学生主动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一直不高,难以真正体会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仅仅一纸空文。
3、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策略
3.1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观念创新
3.1.1学会尊重学生
中学学生已经是青年个体,他们已经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想法,教师要视学生为平等的学习主体,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与个性需求。唯有互相尊重,才能建立平等而愉悦的关系,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参与动机与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更加专注于新知的学习。
3.1.2学会信任学生
中学生虽然基础知识薄弱,但有着巨大的学习潜能等待我们去挖掘。我们充分地信任学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与发挥的空间,这样不仅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能引导学生展开富有深度的探究,而且更加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2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目标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的义务教学的许多观念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教师应该学会从目标上改变教育模式。在各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目标,从学科基础知识、学科概念知识、学科技能知识和学科的综合素养开始制定新的教学目标。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就是一认知为中心,忽略了各学科的综合渗透。一味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忽略了度学生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造成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弱化。
因此,创新课堂教学要突破认知中心论,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综合化,努力适应科技发展交叉渗透的趋势,既注重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多重关系,力求整合效应,又注重学生生命活动诸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相互协调和整体发展。
如:教师在备课时,应当把教材分解为若干单元,再把各单元的内容分别统摄于多类目标下,按照教学规律和教材的内在逻辑展示目标,使多类目标统一在多个学科教育过程中展开,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迁移、运用和创造等综合能力,增强情意、认知、技能和审美等多种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创造个性作为具有创新意味的教学追求,充分显示出教学目标的创新。
4、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提问技巧创新
问题是智慧的窗口、发现的基石、探究的动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带入愤悱状态,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1问题要具有探索性
传统教学中的提问大多只是检查型问题,无法引导学生展开独立的思考活动。教师要提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独立性与思维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展开有深度的自主探究活。
4.2问题要具有层次性
班级是一个整体,但学生只是班级中的个体,教师提问必须把握这一要点,提问要符合个体差异,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将学生以不同层次划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使探究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激起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和主动探究。
4.3问题要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问题注重文本与生活的联系,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从传统教学的固定模式中摆脱出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与分析,这样更加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学生展开自主探究的关键环节。
5、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
5.1引入多媒体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多媒体教学也逐渐成为了我国教育的发展模式。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仅仅可以通过书本这一工具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而多媒体教学则将声音、图片、影响等技术手段引入到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例如,通过多媒体展示平时中我们常见的一些指示剂,色素变色等实验过程,仔细观察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地进行相关讨论和发言,以达到学习图片和动画中的相关的化学知识,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5.2利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
合理的引入微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能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问题,通过视频的播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将学生的疑问讲解的更透彻。微课内容短少,资源确十分丰富,且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能够极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微课开启了大数据下的信息技术升级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微课也是符合新课改的趋势的。合理的利用微课这一现代化教学工具,能最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直接的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最快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
5.3合理布置学生们的作业
作业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总结当天学习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中,作用的作用仅仅限于记住化学知识,缺少对学生们的动手和思考能力的要求,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不仅要根据学习要求学习内容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等。同时还可以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的、多元化的课后作业,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6、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传统的中学课堂教学方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转变师生角色理念、创新教学目标、改变教学课堂的提问方法、多借鉴和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微课等教学资源,并布置多样化的课后作业等创新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实现我国中学课堂的改革和发展,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中学课堂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蔡万玲.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研究[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2(11).
[2]况浩霞.新课标下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研究[J].剑南文学.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