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于产教融合的水利高职院校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

基于产教融合的水利高职院校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

作 者:方 昉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311200)

摘   要:产教融合主要指的是职业院校以所设置的专业为主,积极开办专业产业,将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使两者间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使职业院校由传统的培养人才向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转变,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本文以培养水利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以对其评价标准为主线,以产教结合、开放办学为主要原则,阐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举措,重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产教结合;水利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

前言
2015年5月,国务院颁发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为我国教育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后带来更高的上升空间,我国教育业上升了一个新高度。在此背景下,大众创新、创业成为时代主流,由教育角度来看,我国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任。对此,以国家战略为推动力,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重点。
1、水利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流于形式
目前,我国仍存在部分高职院校将国家推行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作为一项任务完成,而非作为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院校领导者对课程大纲、教学方案甚至教材选择上的不够重视,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配备,缺乏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机构,最终导致院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流于表面形式,难以达到既定效果。
1.2知识体系单一化,结构不合理
创新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对事物、环境、元素等的改进或创造,并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业,是由创业目标、观念、程序以及应对方案等一系列要素构成。目前,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中,大多会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类型的课程,课堂内容仅包含国家政策的解读、信息的发布、职场应聘的技巧以及求职简历的制定等,几乎难以看见将创业体系纳入教学计划,多是以创业活动形式实施教育。据笔者调查,设置有创业管理类课程的高职院校仅占据30%左右,设置有创新创业类教育课程的高职院校仅占据5%左右,而将两者系统结合开设的高职院校几乎不可见。
1.3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力度不足
在我国,高职院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并非全部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部分高职院校存在此教育课程仅是单纯的鼓励、支持学生创业。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因此类教育很难为企业带来利益,甚至会成为未来的竞争对手,直接导致了企业对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度不足,直接表现为学生获得创业资金少、创业帮助作用不大等,难以获取切实有效的创业经验,造成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闭门造车,纸上谈兵,难以得到有利效果。
2、在产教结合理念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重构对策
2.1加强产教结合的理念,树立积极创新创业意识
加强产教结合,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职生,摒弃传统教育中的一味知识灌输,加强实践操作教育,加强与企业的协同,充分发挥学校大学生创业园功能,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与市场经济、企业发展紧密相连。创造力、创新力应深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构建中,发扬学生个性化与创造性,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创业落在实处,实现水利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根本目标。
2.2使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教学结构多元化
水利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应重点培养学生三方面能力:其一,理论结合实践。创新创业人才在拥有丰厚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加强与实践结合的培养,将相关理论、实践知识真正运用于工作中,达到学以致用效果。其二,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走入职场后,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等能力,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准确客观处理。其三,社会适应能力。学校是一个象牙塔,在走入社会前期,若忽视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则学生进入社会十有八九面临碰壁。社会适应能力包含有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终身学习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等。而社会责任感又包含有家庭责任感、他人责任感以及集体责任感等。此方面能力的有效掌握是学生快速适应社会并如鱼得水的关键,是创新创业发展壮大的根本。
2.3加强师资培养,成立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在水利高职院校的发展创业教育中,师资力量队伍的建设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建立专业化、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才能解决水利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这一根本问题,才能有效解决学生在创新创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水利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创建中,以产教融合为基础,邀请企业中优秀人才、企业家等参与,定期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目标、流程、方式、观念等要素的讲座,行业最新动态发展讲座等,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除此外,水利高职院校也应培养招收一批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加强对招收教师的培训与进修,鼓励教师关注行业动态,积极参与企业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3、总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仍然存在者许多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流于形式;知识体系单一化,结构不合理;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力度不足等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人才培养。对此,高职院校应加强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结构的多元化,以产教结合作为根本理念,重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国家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洪波.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J]. 教育与职业, 2016(13):110-110.
[2]牛作领. 基于产教融合理念分析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魅力中国, 2017(9):78-78.
[3]孟亚娟. 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高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J]. 教育与职业, 2015, 1(28):94-95.
作者简介
方昉,男,中级职称,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思政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指导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