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对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问题思考 ——以石门县第五中学社团建设为例

对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问题思考 ——以石门县第五中学社团建设为例

作 者:刘 立 (湖南省石门县第五中学 415308)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的关注点不再是单一的成绩,而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正是这种自我发展意识的提高,在大学社团的辐射影响下,中学学生社团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现如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仅给学生的校园生活增添了更多乐趣,而且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高中阶段开展社团活动,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以石门五中社团建设为例,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值得改进的一面。
关键词:学生社团;高中;建设;思考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业成绩不再是单一关注的重点。正是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学生社团活动成为高中学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首要选择。现如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仅给学生的校园生活增添了更多乐趣,而且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由于高中社团建设起点晚,与大学学生社团有着明显的差别,无论是在场地、人员还是在物力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本文就以石门县第五中学社团建设为例,谈谈仍需多加改进的地方。
一、石门五中社团建设存在的不足
1.在组织管理方面
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组织管理才能给社团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教育教学作用。社团要长久良好发展,就必须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社团工作有据可循、有章可依。就目前石门五中学生社团建设来看,校团委在组织管理方面起着主导性作用,从社团的建立到社团成员的纳新,再到社团负责人的管理,都由校团委统一策划。从这方面来说,石门五中做到了统一组织和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有的社团即使有一定的管理制度,但管理散漫,没有强大的约束力。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纪律观念淡薄,随意性较大。有的甚至表现出社团分工不明确,在追究责任时相互推脱找借口。之所以校团委在管理上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力不从心,一方面校团委除了社团管理工作还有其他行政日常性工作,精力投入难以做到平衡;另一方面校团委人力物力不够,管理起来有点力不从心,即使拥有学生管理团队,但仍然效果不理想。
2.社团发展不平衡,缺乏良好的社团文化
因受人员和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在社团建设数量和类型上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从石门五中目前开展情况来看,共13个社团,类型主要以文化娱乐型的较多,如围棋社团、象棋社团、舞蹈社团、光影(PS)社团等等,而科学类、学术类的社团相对较少。而且,从各个社团成员人数来看,文化娱乐型社团人数明显居多。虽然在纳新初期,社团人数都比较均衡,但随着学习了解的深入,部分成员都申请了转社团。除此以外,有的社团在开展活动时比较随意,缺乏长久持续的活动规划,这就造成社团间差异较大,整体发展不平衡。也正是由于社团发展的不平衡,难以形成良好的社团活动氛围,不利于社团文化的积累与建设。没有良好的社团文化做指引,社团就缺乏吸引力,就会大大削弱社团的教育作用。
3.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良好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能够充分激发社团成员的积极性,提高社团的运行效率,因此完善对社团的评价机制是建立一个优秀社团的必要条件。对于社团成员来说,学习本身不是最重要的,培养自己的兴趣和发展自己的潜能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即便没有物质奖励,但能得到精神上的鼓舞和肯定,社团成员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收获与成长。就石门五中目前的评价机制来看,对优秀社团成员、社团管理员、优秀社团指导老师等方面的评价还是可行的,但是对社团整体成员缺乏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使得这部分成员在心理上容易滋生挫败感。
4.社团活动形式单一,效果不够明显
只有丰富多彩的、充满创新的社团活动才能更加吸引学生的参与,才能充分发挥社团的教育教学作用。从现有开展的社团活动来看,文学社团一般是举行创作大赛、书写大赛等,棋艺类的社团就是举办棋艺赛,光影(PS)社团一般就是设计宣传海报等等。虽然现阶段学生的参与度还不错,在每年的社团艺术节上也能展示出很多的社团成果,但大多数社团仍有闭门造车的思想。一方面表现在社团指导老师没有积极策划组织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有流于形式的嫌疑;另一方面表现在学生创新性不够,习惯于被动接受活动,缺乏活力。有的社团在经过一学期的运行后,社团成员逐渐流失,最终不得不申请注销,这就远远背离开展社团的初衷了。
二、对进一步加强社团建设的思考
1.加大对社团的监管力度,完善评价机制
作为社团的直接管理者,校团委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要做好汇报工作,又要做好“抚民”工作。让领导做到心中有数,在政策、资金等方面要大力支持,这样才能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才能形成良好的监管氛围。社团工作也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无论是对指导老师还是参与学生,都应该兑现奖优罚劣。做得好的要鼓励,起带头作用;做得不好的要根据制度惩罚,不能只是口头批评。只有把制度当回事,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社团的稳定发展,才能发挥社团的教育教学作用。
2.打造一支高质量的社团指导老师队伍
在社团建设初期,社团指导老师基本都是本着兴趣自愿参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老师发现已力不从心。一是对社团的认识不够,以为就是平时的教学活动;二是自身知识储备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发展的需求。所以,这就需要学校打造一支高质量的社团指导老师队伍。学校可以通过聘请专家对指导老师进行培训,也可以选派老师外出进行参观学习等等。通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模式,让社团指导老师专业化。
3.将社团活动校本化,择优发展个别社团
为了更快更好地抓好学校的社团建设,我们已经把社团活动校本化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实践证明,社团活动校本化是可行的,也是可取的,最关键的就是让社团活动有了时间和场地的保障。在固定的时间、场地开展社团活动,会进一步强化社团的作用力,更重要的是让社团外的老师和学生们都认可社团活动。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然后择优选取个别开展效果好的、有发展潜力的社团,进行重点打造。一是为了形成品牌效应,二是为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广泛撒网不如精准发力,有了拿得出手的“品牌社团”,才能形成持久的效应,才能让社团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教师的生活体验:一种不容忽视的课程资源[J]. 赵荷花.  教育探索. 2007(05)
[2]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初探[J]. 赵蕾.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