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发展路径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发展路径研究

作 者:张 梅 郝 斌 (云南省昭通学院 657000)

项目基金:校级科学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2016xj11

摘   要:随着新建的本科院校大力推进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对科研管理机构提出的新的要求。科研管理机构必须与时俱进引入新的科研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科学的机制体制。在遵循科学研究规律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制度上进行有效规划,实现新建本科院校科研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发展;研究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有生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①在新时代、新背景、新的机遇和新挑战下,新建的本科院校科研能力差,科技创新能力弱已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和创新。而科研管理理念的落后、管理模式的不规范和管理制度缺乏执行力度等问题,影响了科研能力和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在遵循科学研究规律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制度上进行有效规划,实现新建本科院校科研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科研管理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理念
明确教师在科学研究中的主导地位。科研管理机构通过制定科研管理制度、结合实际的科研激励机制和工作量的绩效考核制度来调动教师在科研工作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原专科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这部分教师长期从事教学,注重教学,科研意识不强;另一部分是新进高学历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这部分教师具有夯实的科研基础,属于学校的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对原专科学校的教师可通过提升学历,派出学习、进修、交流、攻读学位等方法来增强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鼓励进行教育教学科学领域研究或进行其他领域的科学研究,组织申报教育教学类项目,组织教研成果交流,把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在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培养了科研能力;对于高学历人才,除给予相应激励措施和工作量的绩效考核以外,科研管理部门要精心组建高层次科研团队,打造科研平台,建立科研机构,建立对外交流平台等。一方面组织团队申报高纵项项目,对申报的项目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提高项目命中率;一方面横向联系与企业合作项目,实现技术性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一方面与其他大学合作项目,可深入研究领域和拓展思路等形式来提升在科研方面的能力。同时注重成果质量的评价及推广应用。
二、创建教学与科研相通模式,科研与企业相通模式,推进成果转化,走向产业化
高等教育的最基本的一个职能是人才培养,人才的培养必须有好的教学。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列入科研工作量化中,占一部分量,促使侧重于从事教学的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同时把成果应用到教学中,促进教学改革创新的发展,又推进科学研究的发展。对于应用研究、实验发展类研究,科研管理部门一方面组织团队或机构申报省市级以上的科研项目、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争取经费支持研究。一方面学校通过创办科技园区,科研人员进入科技园区进行科学研究,形成研究团队或校办企业,同时与企业之间建立相互的合作关系,促使技术成果转化,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使高校的科研成果找到市场,实现产业化。
三、建立高校的科研管理系统,完善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
科学研究是提升高校竞争实力的有力武器,科研管理在高校科研方面中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新建本科院校的高速发展和对科研工作的大力支持,在科研管理方面如何能够做到高效快捷,准确无误的进行科研人员管理、项目管理、信息管理、基础数据统计、成果管理、专家库管理及成果推广等。建立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建设科研管理平台,使科研管理进入信息化时代势在必行。
在今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的空前发展,对科研管理系统的建立有着良好的网络环境,通过网络化管理缩短各方面科研管理的工作周期。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管理部门掌握科研人员和专家库的最新个人研究动向和具体科研工作量化考核管理;二是项目申报可在网络上申报、审核、立项、中期检查、结项等整个过程的全程管理;三是在线成果申报、审核、获奖等管理;四是项目经费使用的全程监督管理;五是科研信息的发布。
四、建立健全科学的科研管理制度为科学研究保驾护航,实施科研奖励性绩效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
随着新建本科院校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科研管理制度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是保障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的有力依据;实行科研奖励性激励机制和科研工作量化考核机制是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推动科研工作的有效发展。在科研管理中可采用政策激励、目标明确激励、名誉和经济奖励激励、成果质量评价激励等多种体制机制来促进科研的可持续性发展。
①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参考文献
[1]周琼.对新时期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20).
[2]何艳红.高校科研管理的理念与模式创新[N].中国经济网.2012-12-06
[3]王宇红.科研管理系统与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7,9(5)
[4]李新红.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创新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
作者简介
张梅(1975-)女,云南昭通人,大学本科,讲师,主要研究高校科研管理。
          郝斌(1975-)男,云南昭通人,大学,主要研究高校科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