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参与性、感染性很强的教育活动,能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创新能力,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中职教育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注重岗位能力培养,根据“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组织课程教学、试验和实习;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课程设置不是从学科出发,而是从职业岗位群需要出发;三是突出实践环节教学,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要求,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在此思路下,幼师专业美术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因此,作为美术专业课教师对幼师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发及培养显得至关重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比较实用。创设良好的绘画课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开启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而美术教学正是需要学生投入较大的学习热情来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讲授演示创造情景
说十遍不如做一遍。亲身演示是教师主导作用充分体现的环节。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操作步骤方法、要领等内容要讲解清楚,需要时加以示范。学生通过听讲、观看作品、观察示范操作学习新内容,为实践和创作打好基础。美术作为造型艺术,具有视觉形象的直观性和具体性。在这一环节,根据美术课特点,教师应合理、精确、直观地使用音像、挂图、实物作等教具,展示一个生动的形象。一个鲜明生动的形象,无疑会引起学生观察及感知对象的极大兴趣。可以用让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创造情景。例如由学生分组扮演《最后的晚餐》中的每个人物形象,来调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想,学生的创造力与表现力都得到锻炼。
三、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好学生是练出来的。大量的绘画练习是学前教育美术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大量的练习是提高技能的最有效的方法,此刻教师应抓住恰当的时机讲解操作难点,多用提问的方法使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进行创造,通过动脑动手实践,把知识向技能转化。同时教师应对学生多进行鼓励,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进行创作,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因此通过分组对抗,设置有趣又能达到训练目的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只有对练习产生兴趣,才会想尽方法去表现,去完成,并在绘画练习中得到乐趣,充满兴趣的继续学习。最后要对学生的练习过程及作品作出积极的评价,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多肯定画面优点,对于缺点应及时指出。切记要对每一个学生点评,哪怕就一句话!
四、作业展览
每个学生都有虚荣心。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以灵活的形式展示教学成果,并予以恰当评价,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快乐的同时,产生“爱学”情感,并获得学习成功的满足。例如我经常进行全校性的作品展示,布置出一个小型画展。并通过互评让学生主动寻找练习中的“亮点”,学会欣赏他人作品的优点,同时也可以找找不足之处,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既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加强了绘画学习的兴趣。
五、用心布置作业
设置一个好的作业题目,正如准备一桌好的食材,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做可口的美食。要布置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如偶像、动漫人物等,可以让学生来讲述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可以天马行空,可以恣意畅谈,主旨在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勇于创新,并鼓励及肯定学生的大胆创新,在情景的设置中主动、愉快的进行再创作。
美术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过去,美术课教学只注重学生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即可,而当前,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水平和素质的要求的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做到科学、合理、实用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