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日本动漫,日本动漫在我国“登陆”后,以极强的姿态开始冲击我国动漫市场,我国的动漫发展开始遇到一些阻碍。笔者以日本动漫在我国大陆的传播为中心,浅析日本动漫对我国大陆的渗透,期待能够借鉴日本动漫精华,推广日本动漫。
关键词:日本动漫;我国大陆;传播;解析
日本动漫在全球范围内有着权威性,其是全球动漫领域的组成元素之一。日本动漫的创作题材是多元化的,其在吸收他国文化精髓方面有着不错的成绩,这样的日本动漫通常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并且在全球动漫迷群体中,有着极强的号召力,而且历久弥新。我国与日本地理位置毗邻,文化的交叉渗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也是日本动漫开启中国市场的尝试,让日本动漫在我国传播的强度增强。[1]
一、日本动漫在我国传播30年趋势解析
从日本动漫在我国30年的传播趋势方面来讲,其传播的特点是:
(一) 回馈增多,观众参加程度提升
从电视转播时段的观众信件、热线电话等的回馈,到目前社交媒体的网络交流回馈,这类改变是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也是动漫传播流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二) 把关权分离,开放度提高
从日本动漫初期的政府部门严厉把关,到新媒体环境下将把关权细分到个体、网络等。把关权的分离也表明了我国动漫开放度的提高。[2]
(三) 媒体功能变更,漫画迷能够透过动漫符码的沟通参加动漫文化建设
日本动漫对我国的输出阶段,漫画受众与媒体形成了频繁的接触,这也让媒体逐渐渗透到受众的生活中,而漫画迷更情愿使用媒体来观看动漫。而漫画迷通过媒体发表观后感、平日观看动漫的心得等掺加动漫符码,进而创建出新式的动漫符码,进而建立起独到的动漫文化。[3]
二、日本动漫在我国大陆传播的原由
(一) 文化的趋同性
文化的趋同性,是说文化间的类似性,在日本动漫传播阶段,文化的趋同性在传播阶段难度不大。其一,日本与我国的语言圈同种同源。比如“先辈”、“悔”、“喜”等日文词语与国文发音类似,这就让我国观众在收看日本动漫阶段产生亲切感;其二,我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较为显著,这在日本动漫中也时有表现。例如《中华小当家》中以我国清代为历史时期,呈现出当时我国清朝的社会画卷。心灵上的趋同性,让日本动漫在我国大陆的传播更为便捷。[4]
(二) 中华元素的使用
文化的趋同性让观众对日本动漫人物更为认同,另外,日本在传播动漫阶段可以添加了我国元素,我国的孔子学派学说、文学、国画意境、传统舞蹈、熊猫、抒发等多类元素在日本动漫中有所呈现。其一,在服装上,《死神》、《圣斗士星矢》等多类日本动漫中都能够发现我国特征的服装。《圣斗士星矢》中,紫龙的服装是我国的褂衫。[5]所以,动漫内的中国元素让观众莫名地产生亲近感。其二,我国食品文化在日本动漫中的运用也很常见。《中华小当家》其实是我国料理界的缩影。日本动漫作品中,角色时常进食的是面类、包子以及茶类。这类我国元素的使用让我国观众对日本动漫极为认同。其三,日本动漫中我国建筑因素的应用也随处可见。皇帝庭园建筑在《火影》等动漫中时常看到;其四,我国功夫在日本动漫中也随处可见,日本动漫中战斗基本上互牵涉到我国的武功。[6]
(三) 文化的差别性
假如在传播阶段,只是文化的趋同,则日本动漫在中国是否风靡还两说,并且也无法在短短的几十年就俘获大陆观众的心。实际上,因为文化的差别性,更加剧了日本动漫在我国的传播。在跨文化传播阶段,西姆米尔提给出的陌生人观念,其实也是说有着差别性的传播方与受众方都能够互相沟通讯息。在有着趋同性的前提下,日本动漫有着显著的文化差别,这也满足了我国观众对日本动漫的猎奇心理,从而让民众对日本动漫更为憧憬,并且这也是日本动漫在我国大获成功的主因。[7]
(四) 媒体科技在传播阶段的应用
网络的普及使用让日本动漫在我国大陆的传播更为方便。透过网络,日本动漫的更新基本上与我国网站同步,并完成翻译制作、传播。所以,媒体科技的出现,让日本动漫在我国大陆迅速风靡。然而,我国动漫制作人应借鉴日本动漫的精髓,融合别国元素,创作出属于中国、属于我国民众的动漫。
结束语
综上,日本动漫在我国的传播无法脱离文化趋同性单独存在,日本把我国元素进行糅合,并在动漫中体现出来,让日本动漫充分尊重我国观众的差别性,取得我国观众的认同。然而,近段时间以来因为我国策略的调整,日本动漫在我国的传播受到约束。实际上,笔者认为应明确文化趋同性对观众的价值,使用民族文化方能俘获观众的心,正视舶来文化,借鉴其成功模式,并且剔除糟粕,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徐秀明.中国漫迷与动漫文化:互动的乌托邦?——以日本动漫接受史为参照[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8(2):128-136.
[2] 余建平,蒋乃鹏,胡峰等.日本动漫与日本文化的互动关系——兼论对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15,29(5):64-72.
[3] 潘悦,韩华.日本动漫中的文化精神及对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启示[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152-154.
[4] 李文丽.从受众心理探析日本动漫的流行——以《火影忍者》为例[J].声屏世界,2015,(5):39-40.
[5] 方亭,杨幸怡.日本动漫制作的创新路径解析 ——以热血系动漫《银魂》为例[J].新闻知识,2015,(3):34-36.
[6] 沈媛媛.浅析商业动漫内容策划的部分成功元素 ——以日本动漫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6,(1):100-101.
[7] 康耕豪.浅析全球化语境下国外文化产品在中国的传播 ——以美剧、日本动漫为例[J].卷宗,2014,(6):481-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