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

作 者:鄢细民 (江西省宜春丰城市剑声中学 331100)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的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有效教学情境;情境创设

引言
有效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促进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行思考,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研究的现状调查
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教学情境要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服务。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学习任务来创设高质量的数学教学情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许多数学教师设置了许多花哨的问题情境,但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脱离了教学实际,因此影响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因此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时,必须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并创设与学生经验基础相契合的教学情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许多数学老师为了追求新鲜和独具一格,创设出的教学情境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因此学生虽然能够感受到情境的生动有趣,但是却不能从中感悟新知,这是与教学要求相反的。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脱离了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课堂教学实际,那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就毫无意义。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的创设原则
1.真实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遵循真实性原则。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是实际生活和社会中真实发生和可能发生的。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以儿童的眼光看问题,以一棵童心接近学生,全面深入的研究学生并钻研教材,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设计出符合学生知识和经验的、富有情境的教学情境,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有效性原则
数学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还要具有有效性,不能妨碍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活有趣。
3.适度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还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创设的问题应该比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水平稍高,并且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让学生通过努力思考,才能够解决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并非越多越好,应该保持一定的尺度。
4.目的性和趣味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趣味性。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不仅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为后面的教学发挥导向作用。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还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5.现实性和时代性原则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小学的数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并且贴近学生的生活。把生活中熟悉的融合以情境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师创设的情境还要具有一定的思考性,要有一定的数学内涵并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发现蕴含的数字信息,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要有现代气息,要把生活中发生的与数学相关的素材及时引入到无地自容 中,增强数学教学的时代性。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的策略
1.创设趣味性的导入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新课导入的情节,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悬念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揭秘问题的意识。如在进行从加到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数字游戏,让学生随便说出一个同数相加的版式,然后由教师说出答案,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创设操作探究新知的教学情境
在学习新知时,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新知,进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并让他们亲手发现新知,进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各样角的实物。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展示所收集的实物,并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特点。让学生通过找一找、算一算,说一说的活动,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上。
3.创设巩固知识的竞争情境
小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具有竞争意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度、适时的创设竞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如果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就显得比较枯燥。教师可以采用首尾相接、找朋友、摘苹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20以内的加法时,在学生学习和探究了计算方法以后,教师可以设计小组登山比赛夺红旗的游戏。教师先把比赛的规则说清楚,让各组做好准备,然后通过各组快速的计算 ,看哪组同学能够夺得红旗,通过游戏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结束语
小学的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巧妙的为学生创设符合现实的有意义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情境学习数学知识,并感受数学知识的内涵,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中,学习和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教师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时,要联系生活,给学生营造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数学的动面,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周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策略简析[J].读写算(教研版),2014,(22):252-252.
[2] 李玉龙,邓芙蓉.论小学数学情境及其有效创设[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2):14-16.
[3] 罗琴.创设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策略探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