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面向工作过程的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体系

面向工作过程的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体系

作 者:张恩昊 (大连电子学校 116023)

摘    要:职业教育的升级需要更优秀的师资,职业院校师资是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主体。建立面向工作过程的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体系,对于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提供重要保障和智力支持。通过进一步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高校联手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制”队伍建设,建设网络数字化培训平台,优化师资培养机制,提升职业院校师资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师资培训;工作过程;网络培训平台

建立面向工作过程的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体系,需要从三方面着手,打造校企合作的高效培训体系,打通职业院校师资高校学历学术进修通道,建设网络培训平台,提供数字化资源共享、交流研讨、网络认证等功能。
一、校企合作培训平台
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联手来打造‘双师型’师资培训平台,在具体操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应主要采取将教师送到企业培训的方式,职业院校师资进入企业工作学习,不仅要学习相关技术等硬知识,还应该学习和体会企业管理与运营,企业文化和思维方式的软知识。
企业人员,尤其是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的企业员工引入教学工作中,其首要任务是培训种子教师,完成通晓相关岗位完整工作过程知识的骨干教师的培养。种子教师在教学中应与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紧密合作沟通协商,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和设置相应的岗位能力里程碑,同时对其余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培训及各个岗位工作过程知识的里程碑的讲解、协调、设立、考核验收以利于岗位工作过程知识上下文的顺利衔接和过渡。
在职业院校师资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校企双方应在相关时间节点召开“专家工人访谈会”,确认相关生产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特征,形成典型岗位工作任务表,并将典型的工作任务描述为一般化的职业要求,通过校企双方的职业院校-专家-技术工人-工作会议,继续破译隐含在岗位工作任务中的知识和能力,包括工作任务中的劳动对象,涉及到的工具方法和劳动组织以及对劳动的要求,通过对工作任务中的工作过程知识的分析,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项目课程,同时制定职业技能认证标准,建立与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管理规范、设备水平同步的实习实训装备标准体系,形成校企合作培训平台的产品集。
校企合作培训平台的产品是面向工作过程的职业院校师资培训的核心成果,校企双方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实践、教学实践的变化,不断的优化更新升级产品库,用于职业院校的师资培训和日常教学。
二、高校进修平台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职业院校要建立与高校协同培养教师的新机制,打通职业院校师资高校学历学术进修通道,同时对职业院校师资的专业性知识技能和教育教学知识技能进行更新升级。
建立职业院校师资学历教育和进修教育通道,职业院校应鼓励教师通过在高校的学习和进修培训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全方位更新相关专业领域知识,对相关前瞻性技术的进行跟踪和研究,培养相关学科带头人,使其能够对未来相关产业发展方向加以了解和把握,对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建立定期长效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培训和进修机制,通过与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机构和高校的教育学院合作,对职业院校师资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育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理论和发展方向进行培训,对前沿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加以实践和研讨,完成相关信息反馈和沟通,提高职业院校师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技能水平。
三、网络数字化培训平台
整合职业院校信息化资源,推动互联网模式下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建立 “互联网+师资培训”数字化平台,数字化平台包括校企学习资源库模块、企业职业能力认证模块、交流研讨模块、学业进修模块,并提供移动互联网接入功能。
校企学习资源模块中包含相关专业校企合作培训平台的数字化产品集,如项目课程模块内容,实训视频、考核方案、职业能力标准等相关资源。
企业职业能力认证模块主要用于职业院校师资企业培训后的职业能力考核,包括相关业务流程、岗位技能及企业文化与管理等软知识。
交流研讨模块主要提供校企双方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对教学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反馈交流,同时企业专家在线指导答疑等。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师可以在此模块中,对教学实施中的相关技术问题和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研讨,交流经验。
学业进修模块跟踪发布前沿技术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教学教育理论动态,同时与相关高校合作提供职业院校师资在线学习的机会,完成学历或学术进修。
参考文献
[1]宫雪.国际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模式述评及其启示.职教通讯,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