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这个以数据化为特征和标志的深度信息化时代,公共图书馆不仅要继续与互联网做加法,加快向大数据时代的全媒体复合型图书馆转型,还要发扬互联网精神,借鉴互联网思维,同时实施“互联网+”和“图书馆+”战略,让阅读无所不在,使公共图书馆成为我们社会中最不可或缺的公共空间之一。
1、“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理念在我国最早是由于扬提出,于扬在2012年11月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认为“所有传统和服务都应该被互联网改变”,但是因为时机、技术、内容等原因,当年并没有引起太大关注。但2014年11月自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工具”。并将“互联网+”列为该次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主题之后。便逐渐引起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研究者们的重视。2015年3月,马化腾向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提案,呼吁“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并希望能从顶层设计层面制定国家的“互联网+”生态战略……同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拉开了我国“互联网+”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大幕。
2、“互联网+”和“图书馆+”
2.1.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倡导全民阅读的内容。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对全民阅读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诸如“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这些说法让所有图书馆工作者备受鼓舞,也让我们倍感使命和责任重大。
2.2.“互联网+”战略的本质内涵就是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通讯技术可以无所不在,不仅可以改造所有的产业和行业,颠覆创新的范式,而且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模式。“互联网+”的无所不在本质内涵给我们图书馆工作者的启示是,今天的全民阅读推广工作同样需要互联网战略和思维。
首先被实践应用的是“互联网+图书馆”模式。当前,“互联网+图书馆”实现从传统图书馆向全媒体复合型图书馆转型。互联网可以让传统阅读服务更便捷、数字阅读体验更美好。互联网还可以让图书馆的读者自由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阅读资源和方式。
以上海地区公共图书馆为例,上海地区公共图书馆近10多年来的纸质书籍的外借流通量始终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达到创纪录的近6000万册次,其背后最重要的推动力就是利用“互联网+图书馆”模式构建的“一卡通”系统。自2000年以来上海的市、区、街镇三级公共图书馆和部分高校专业馆已经逐步实现了通借通还的大流通,正是“一城一网一卡一系统”的图书馆集成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流系统的建设运营,为上海地区的国民阅读率在国内保持领先提供了重要保障。
2.3.在“互联网+图书馆”模式的基础上,随着“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互联网+”的不断融合与发展推动了知识生产方式、图书馆工作方式、服务组织方式和服务形态的深刻变革,也推动着大数据知识服务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创新模式的嬗变,知识网络的智慧化、泛在化日益突出,无处不在的网络推动了知识的传播与共享。这就是“图书馆+”。
“图书馆+”的本质就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公共图书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适应读者阅读体验而增加的具有图书馆性质的互联网图书馆服务。
3、公共图书馆实施“互联网+”和“图书馆+”的策略
3.1.坚持传统的优点
图书馆传统的优点在哪里,首先是图书馆拥有大量的实体图书。实体图书带给读者的阅读体验,完全不是电子阅读能够比拟的。首先是“书香”,那实体图书上淡淡的油墨香味,完爆电子设备上的辐射气味,“书香世家”传闻于世,却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电子世家”;还有是韵味,一卷书,一壶茶,坐在窗前檐下,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淡望天空云卷云舒。 换谁遇到都会跷起大拇指说:“雅人!”要是你捧着一手机,被人一看,首先就是问:“你这是玩游戏?我知道那个什么什么手游可好玩了……”这时候你绝对会恨不得把手机里的《人间词话》变成实体书,然后糊那家伙脸上——让你丫的就知道玩游戏;而且,即使电子阅读做得再好的今天,我们需要反复品味一本书,需要给书中的文字做注释批注时候,一个小小的书签,就让电子阅读望尘莫及。
3.2.坚持与时俱进
正如前文,我们应该利用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发展我们无处不在的阅读。这才是“图书馆+”的真正意义所在。
3.3实施“图书馆+”的方式方法
图书馆要运用“图书馆+”战略去主动服务所有的人群、去实现全天候服务,要积极主动地把阅读文化服务和元素送入一切可以进入的领域和行业、机构和场所。所有的组织机构和各行各业也要有“图书馆+”的意识,主动思考如何把阅读推广与行业工作有机结合、如何把阅读元素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放眼国内外,汽车图书馆、地铁图书馆、机场图书馆、购物中心内的图书馆、阅读主题餐饮和酒店等早已不是新鲜事。如果所有的图书馆都有“图书馆+”思维、所有的行业和机构都有“图书馆+”意识,那么全民阅读就不需要“推广”了。让我们共同努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 ”时代,图书馆应把握机会,引入互联网+ ”战略思维,发展“图书馆+”的服务思维,进行服务创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的主动性、专业性,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影响力,为国家的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何娇娇.浅析“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文化研究》.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