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提高课堂效率,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对于提升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运用多媒体技术,以达到优化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数学;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声、形、色等融为一体,为教师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解决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极大的推动力,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多媒体的运用更是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那么如何才能使多媒体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以下方面谈了对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思考与认识。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教学分析
1.增加情境趣味,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会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口算训练,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调动学生浓厚的兴趣,适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如出示可爱的小猴,说道:“今天,小猴为大家带来它喜欢的口算题目,想请小朋友们也来算一算,你们愿意吗,”再如,媒体出示蹦跳着走来的小松鼠,并播放小松鼠的录音:“同学们,大家好,我给你们送来了鲜美的口算果子,只要你们能正确口算果子上的算式,你们就能吃到果子了!”这样,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枯燥的口算趣味化,学生兴趣浓厚,跃跃欲试。这样,通过电教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2.动态直观演示,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数学教学中,每节课的教学都有重点或难点,而且重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因此,教学时,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至关重要。而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比如,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探索“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点,是重点,更是难点。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操作的小棒有一定的宽度,加上剪小棒的时候也许有些误差的存在,特别是“4 cm、6 cm、10cm”这一组在围得时候会出现错误,有的时候学生能用这3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于是,学生可能会认为“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等于第三边”时是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理想状态下的围法,自然无法理解和接受,教学出现障碍,为了改变这个僵局和操作误差,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用“4 cm、6 cm、10 cm”3 根小棒围一围,进行动态演示,更正、丰富了学生的直观体验,能有效地促进空间思维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学生探索发现“什么情况下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在突破教学重难点中,多媒体课件具有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使教学中的重难点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有效突破数学教学重难点。
3.引发认知冲突,产生数学思考
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思考,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愤”与“悱”的状态下探索数学知识。例如“统计”一课,要求学生学习统计随机性内容的方法,教材安排学生统计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三种形状的学具分别有多少个,收集数据的方法是小组内由一名学生逐个报出图形的名称,其他学生边听边用想到的方法做记录。但是学生手里有实实在在的学具,他们完全可以用以前学习的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来解决,学生感受不到用笔做记录的必要性和优越性,自然也就激不起学习的欲望。于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创设数学活动情境,采用逐个出示图形、随即消失的动态呈现的方法:屏幕上依次闪现一串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之后,学生尝试用过去的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统计,但是因为图形转瞬即逝,学生发现无法用已经学过的办法进行统计,这就构成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产生寻找新的解决问题方法的心理需求,激发学习新知的欲望,进而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下来,有学生说:可以用笔把它们记下来。此时“火候”已到,学生跃跃欲试,进入探索新的统计方法的准备状态。由于活动情境的创设,学生试着运用已学过的旧知识、旧方法来解决问题,但却发现凭原有的知识、方法无法解决新问题时,便产生一种认知冲突,激发自我内驱力,迫切地需要学习一种新的知识和方法。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教学效果必将是事半功倍的。
4.注重动手操作,促进体悟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同伴交流中感悟、领会数学知识。在教学“平均分”这一课时,提出问题:把8 个桃平均分给2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个,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究。学生通过操作找到3 种不同的分法:1)先分给每只小猴1 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 个,2)每只小猴分4 个,正好分完;3)先分给每只小猴2 个,再分给每只小猴。但是,除了同桌、小组内的同伴能看到各自的分法,其他小朋友却看不到。于是,让学生分别将不同的分桃过程,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给其他小朋友看,并将它有序、完整地口述出来。最后让学生对投影上的各种方法进行观察、比较。教学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交流了多种观点,收到多向的反馈信息。“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是的,教学中教为学生提供多一点动手操作的机会,让新知成为学生的探究所得,经过在投影上分一分、比一比等环节,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深刻的感悟,有效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殊魅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和体悟探索,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汪晓勤 .浅谈小学数学与多媒体课件的合理应用浅析.中国校外教育,2015.
[2]金雅芹.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多媒体存在的误区与建议.课程教育研究,2015.
[3] 樊健美.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本习题设计策略[J]. 广西教育, 201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