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理应用思维导图对小学语文作文的提高有极大的影响。从小学作文的性质上进行分析,小学作文具有非常明显的个人情感,表达的事物和看法较为简单,很少出现议论文的形式,以杂叙杂议、全叙事为主。思维导图的性质体现在小学作文上主要是偏向于结构性的引导,从作文的全局上进行引导构建,让学生明白全文的构造,如何在构造上去深化作文的细节。文章主要从思维导图对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入手,结合思维导图与小学作文的显著特征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作文;引导
引言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作文作为特殊的部分,受到的重视程度虽然很高,但在课堂上实际能够提升的效率却远远不够。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也会选择回避作文部分,而更多的去关注基础知识部分。这是因为教师没有找到合适的提高效率和作用的教学方法,针对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合理应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构建正确科学的作文结构,从结构入手,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导,去深化具体内容,就能够在作文教学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思维导图与小学作文的联系
1.思维导图的概况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像之间平衡发展,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人脑中的潜能。
2.小学作文的概括
由于小学生的眼界所限,其所采用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模式都比较稚嫩,描绘的语言也通常来说较为苍白无力,在表达情感上也显得平常。常用的写作方法有五觉法,即通过外界的感知来进行对一个物体最为直接的描述;借物抒情法,是教师强调的一种写作方法,通过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整体来说,小学作文描写手法简单,好的作文落脚点应该在于更深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不是去讲究堆砌一些不实在的词藻。
3.两者联系
思维导图的作用在于明确作文的主题,根据作文的主题去深化文章的实际内容。而思维导图最明显的表现在于,能够细化每个分支的逻辑性和语言。通过细化文章的语言表达,将文章中的这些句子的逻辑关系理清,用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就是通过思维导图来优化作文的一个最基本体现。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中的优势
1.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思维导图的实质是一种思维方式,应用思维导图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眼界。在小学作文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去了解到新的思维模式,有助于学生在作文方面去学习新的写作方式和技巧[1]。
举例来说,思维导图构建的是作文的整体方向,并且其中引入了一些细节的优化和整合。简单来说,思维导图关键在于文题,确认了题目后,根据题目开始延伸出分支,分支构成了文章的主要部分,而分支又是有明显的结构层次和顺序脉络。
因此,应用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的教学上,能够更好地开拓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了解到作文的另一种方式。同时,思维导图能够决定作文的总体走向,在大局上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其中的重要表现[2]。
2.帮助梳理结构层次
思维导图的显著特点在于,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想法;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他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
在小学作文领域中的体现,为利用延展的分支来表示文章中的每个细节。通过分支来表现出文章的整体结构和脉络。因此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去理清文章的层次,让学生更好地按照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来写作,能够让文章不出现偏题的情况。
三、如何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
为了克服传统写作的不足,通过借鉴经验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初步构建出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作文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旨在将思维导图的方法融合在写作中,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理清层次。该模式分为五个步骤,如图1:
图1:思维导图运用于写作中的五步骤
1.联系生活,确认主题
作文首先要确定主题,即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文章的所有内容需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举例来说,作文题目为《记一场XXXX的比赛》,采用半命题模式,中间形容比赛的修饰部分让学生去自主选择。学生为了进行写作,需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忆自己身上难忘的一场比赛,如跳绳比赛、独奏比赛、讲故事比赛、撞鸡蛋比赛等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才更能真情流露。
2.交流分享,开拓思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开拓学生的思维,通过设立的命题让学生就想要表达的主题进行多元化的思考和遐想。举例来说,文题为《二十年以后的我》这篇作文,就需要学生在思维导图中构建一个未来自己的形象,通过分支展开联想,如未来自己的模样、职业、家庭等等,需要学生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思维。
3.合理绘图,丰富枝干
相对来说,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的应用不会显得复杂,学生只需要了解主干和分支所传达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便可。
教师要教授学生如何去丰富思维导图的内容,这是有效保障作文质量的关键,在主干和分支明确的前提下充实思维导图的内容。如图2所示,以《我的母亲》为题目,除了列举部分,也要在每个部分充实内容。
4.修改完善,形成特色
作文最忌讳千篇一律,对于思维导图的绘制来说,学生要尽可能得避免出现缺乏特色的现象。以作文《假如XXXX》来说,思维导图的构建就需要避开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的要点,要形成自己的特色。
5.写作文章,总结提高
最后一步在于学生要善于总结,发挥在作文中绘制成的思维导图,并写作文章。
结束语
思维导图由于其发散性思维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上有很大帮助,在教育领域中逐渐普及。在小学作文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理清层次,拓展思路,具有良好的效果。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注重使用思维导图最佳的应用步骤,更好地去进行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邓敏杰,李占伟,张豪锋等.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2,(3):90-94.
[2]仇山奇.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