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议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意义和策略

浅议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意义和策略

作 者:张 彬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第二实验小学 251400)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使学生在掌握数学方法的同时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把学习过程转变成生活中运用的数学模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建模;意义;策略

引言
数学模型是一种用数学语言概括或者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结构。数学建模是指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去解决数学问题,也就是说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和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数学建模的方式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模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建模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情感。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满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学生他们身边的事,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学生学过的知识和方法与实际联系起来。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解决问题锻炼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进而建立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建模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小学生由于所学的知识有限,因此不可能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去解决太复杂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利用数学知识建模时,通过观察、分析与处理使学生得到启发和锻炼。数学建模可以为学生主动有效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学建模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并同化新知识并建构数学模式的过程 。在建模的过程中,可以巩固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基础。数学建模式的过程是通过几个人组成小组开展的,学生在建模的过程中,密切配合,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可以培养学生协作的精神。如在进行排列组合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搭配衣服的情境,提问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如何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搭配的种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考,并让学生通过比较交流,比较谁的方法又对又快。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进行有顺序全面的思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渗透思想,完成教学目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模教学的策略
1.培养建模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应该突出小学数学的实践性,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可以利用数学建模的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积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发现数学并且建模的方式去解决数学问题。同时教师还要重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利用建模方式解决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维的目的。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还要以把一些应用的问题或者把教材的习题进行改编,使之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应用数学,进而巩固并完善所学的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新知引入、巩固的环节介绍应用数学或者数学建模的问题,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然后把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留为课下作业。如可以把求周长的练习题改成上学选择哪条路线回家最近,把长方形的面积改为排位的计划等,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选取最有意义的课题和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生活中发生的与数学学习有关的素材引入到课堂中,鼓励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建立模型,让学生体验数学思想。在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时老师要改变传统的讲解知识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展开探索,让学生弄清数学知识的由来,并把数学构建的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作用及形成过程。如进行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两个同学在弯曲道路上行走的情景,然后把曲线变成直线,突出同时、相向、相遇等特征,让立相遇的数学模型,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索得出相遇的路程的公式。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探索,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由来,同时还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建立逻辑扮演体系的过程。
3.充分运用教材
数学教材的内容大部分是按照建模的思路进行编排的,教师可以从建模的角度对教材进行解读,并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建模思想,对教学内容中的现实生活情境进行精心设计和选择,让学生获得学习知识的体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立足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同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探索,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参加兴趣课、实践课或者综合课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周六日的时间去超市购买食物,并要求不超过规定的钱数,比一比谁的购物方案最合理。上课时让学生拿出购物清单,并相互交流讨论。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并懂得了如何合理购物。
结束语
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的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不断尝试新的有意义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韦延茂.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研究[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16,(5):35-36.
[2] 吴月珠."倍"的建模教学[J].师道·教研,2014,(12):42-44.
[3] 韩俊义.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探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1):39-39.
[4] 崔艳慧.探讨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方略[J].考试周刊,2015,(39):67.
[5] 吴玉华,何金荣.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渗透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2):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