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兴趣

作 者:王克秀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三川口学校 730299

  音乐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充分挖掘每个人的音乐天性和习乐潜能,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人的音乐兴趣与音乐爱好,并使其逐渐提升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心理品质,成为生活内容的一个部分。因此,如何在课堂上培养他们的热爱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是每一个音乐教师所关心的核心话题,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 练就纯熟技能,和谐师生关系。教师要深入学生,并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 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效积极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里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敬的亲密朋友。也只有这样的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 设计有特色的教学常规,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音乐课应该上出音乐课的特色,让学生感觉非常的新鲜。在组织教学上,突出音乐课的特点,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我发现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没有小学生音乐课上应有的朝气。于是,我仔细思考了一段时间,开始设计并采用了一些有特色的教学常规:首先,采用丰富的"琴语"。如用"13 5i | i - ‖"表示"起立";用"i 5 3 1| 1 - ‖"表示"请坐";用" 12 34 | 54 32 | 1 3 | 1 -‖"表示"请安静"等等。其次,低年级的学生对歌曲以及音高的感受不是好,于是,在演唱中,我常恰当地运用“体语”。如在演唱中,用慢慢地仰起头表示" 渐高";嘴角微微上扬表示"欢快";左右轻偏头表示"活泼"等。通过这些教学常规,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质。教师上课时要有饱满的热情和与音乐作品相符的感情,要使自己的语言、范唱、演奏及动作都有生动的感情色彩。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时,学生自然会在教师的熏陶下出现轻松、愉快、乐于学习的情绪。教师应该微笑看待每一个学生,带给学生的应该永远是朝气和热情,只有这样,才会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加强音乐知识的传授。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听赏各式各类得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对音乐的感悟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其中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音乐情境意象的感受力等。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音乐知识的传授。在欣赏音乐之前可以对乐曲的创作背景及主题内容加以讲解,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会感觉迷茫。
  四、 爱护学生的音乐好奇心。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是人类的本能。儿童与生俱来就有对动听、悦耳音响的好奇心,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音乐兴趣的前提。好奇心是孩子们十分宝贵的内在素质,让学生自然地、无拘无束地体验音乐美感,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就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兴趣品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能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好奇心,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音乐兴趣最有利的手段。
  五、 充分利用各种教具丰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好奇的心理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打击乐器、头饰等各种教具,既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智力,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又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在教《小雨沙沙》这首歌时,我首先通过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并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记忆歌词;然后又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沙球、木鱼)为歌曲伴奏。既培养了思辨能力,训练了技能,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和技巧,会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活动。如通过律动、舞蹈及使用节奏乐器伴奏等活动,进行节奏训练;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进行音高、音色的训练等等。此外,还可以积极开展歌咏比赛、器乐演奏比赛、音乐技能竞赛等课外文艺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除了以上我在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中的几点心得外我觉得父母也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七、八岁的孩子仍旧喜欢挨在妈妈身边听音乐、听妈妈唱歌。在这个时期,父母可以挑选自己和孩子喜欢的音乐,购买唱片,把欣赏音乐的时间变成每天的习惯。如早晨起床时听《小鸟醒了》等儿歌,使孩子感到精神振奋;吃饭的时候听轻快、优美的音乐,如《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使孩子增进食欲;游戏的时候听节奏鲜明、欢快的音乐,让孩子愉快地玩耍;临睡时听安静、优美的音乐,使孩子恬静、舒适地入睡。优秀的曲目应有计划地重复欣赏,妈妈可以告诉孩子音乐中大致表达了一些什么内容,加深孩子的音乐,培养孩子感受与记忆音乐的能力。因此,家长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也是不可忽视的,希望家长能树立好榜样,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空间,让孩子在音乐殿堂中自由自在地翱翔。
  “学海无涯苦作舟”,“苦学”观念影响着几代人。从现代教育来看,光吃苦并不能解决学习问题,时间加汗水的传统方式已逐渐被优化学习、有效学习所替代。对于以美育为特征,具有审美愉悦性的音乐学科来说,枯燥的、机械的苦学方式更是不可取的。学生喜欢音乐,是因为他们能从音乐中寻求快乐,感受快乐。如果音乐课变得理性化,有固定的答案,有枯燥无味的公式,那学生必然会厌烦。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经常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学生便会真正体会到音乐的兴趣,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长久地留在学生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