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如何做好初高中的数学衔接工作

如何做好初高中的数学衔接工作

作 者:胡新芳 山东省昌邑市第一中学 261300

  高中的数学学习与初中有很大的区别,做好初高中的数学衔接教育,实现由初中到高中的自然过渡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初中阶段中一些初高中都能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到高中阶段要继续保留、强化,对于在初中尚未使用或使用不够熟练的又是高中学习数学需要的方法和习惯就必须要培养。现根据我本人在初中和高中的教育教学实践,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目前,初中使用的教材,做了不少变动,有些内容删减了,有些内容降低了要求。而这些内容恰是我们高中数学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如十字相乘法(初中课本已删),但确是高中数学中最常用的求根方法,在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导数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虽然有些初中老师做了补充讲解,但是大部分学生运用起来还是不够熟练,成为高中数学学习的障碍。再如韦达定理,在求圆、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中,使用的频率都非常高,但是初中课本对这一内容却降低了要求。鉴于此,为了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每年新生报到时,我们学校都会印发给学生一本小册子,上面详细编写了初中已删减和降低难度的内容,学校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利用暑假自学巩固这些知识,为进入高中学习数学打下基础,但是学生往往不看不学。所以我们上课时要用到哪一部分知识,只能现做补充,造成了初高中教材衔接的被动。而学生对补充的知识也往往做不到巩固和消化,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但大部分学生吃的都是夹生饭,教学效果非常的不理想,同时也造成了学生接受的知识形不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本来高中三年的课程两年学完,就已经够让学生们头疼了,再加上补充的这部分知识得不到巩固和消化,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我建议数学教研员放慢高一的教学进度,把需要用到的知识完完整整的补充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巩固消化,这样学习效果应该会好一些。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由于初中的教学内容少,难度小,每一节课教师所讲的知识点也比较少,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反复练习,教师也可以反复讲,直到学生学会为止。而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多,难度比较大,知识也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进度又比较快。为赶完进度,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学生练习巩固的时间比较少。所以对高一新生来说,都感觉难度较大,不习惯整节课都在学习新知识。为改变这一特点,我们教师要认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加授课的难度和学习新知识的时间,尽量给学生留出多的时间进行巩固消化,让学生慢慢适应初高中教师授课的不同。此外,我们教师要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如目前我们采用的“双循环四环节”教学模式,主要是由学生在课前根据老师制定的预习学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交流个人的预习成果,互相解决预习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能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教师对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释疑。为此,我科学合理的划分小组,每一个小组中有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对学习小组的评价促进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学,并且不断加强对小组长和小组成员的培训,鼓励他们积极讨论,勇与质疑,大胆发言,让学生来当老师,教他的同学。学生有了成就感,就会更加努力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学好数学也就不再是难事。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大部分的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成功的一半,会让人受益终生。(一)、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学好一节课的前提。通过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提前了解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学会看明白,哪些内容自己看不明白也弄不懂。然后教师讲课的时候重点听自己弄不懂的地方,让听课更有针对性。预习也可以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二)、快速书写的习惯。初中阶段课程内容少,知识难度小,而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如果没有掌握快速书写的技能,负担会更重。例如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讲课速度导致笔记记录不全,课后作业多完不成,测试答不完试卷等。长此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学生要自觉的加强快速书写的训练,尽快掌握这一技能。同时,快速书写的同时还要注意字迹要清楚,书写要规范。(三)、做学习笔记的习惯。初中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笔记的记录习惯基本上没有。学习笔记伴随着高中学习的全过程,记录着学生的学习轨迹,反映着学习的水平,并且暴露着学习中的问题,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在初中,由于内容比较少,难度低,所以大部分学生未养成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是单为做题而做题;而进入高中以后,课容量大,难度也较大,所以我们要随时指导学生做好学习笔记。(1)、指导学生逢疑必记。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即时记录下来,与同学老师讨论,亦可查阅资料,逐步释疑,这培养了学生勤学好思的习惯。(2)、指导学生逢难必记。高中数学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解困难,有些方法变化多端,难以把握,有些题目一题多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遇见这一类题就记,勤作小结归纳。力求使他们对某类问题的认识不断充实从而得到完全的解决。(3)、指导学生逢错必记。对平日学习过程中课后习题,单元测试题以及期中、期末考试中的错题也要整理,特别是典型的题目。要求写明错因分析、错解、正确的解法,以便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在笔记的整理过程中,学生高度参与教学活动,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培养了学生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同时,我也定期检查他们整理的学习笔记,树立榜样,大力宣传,让学生认识到整理笔记的重要性。(四)、课后复习的习惯。复习是学习中的重要的一环。现在的学生不善于复习,一遇到忘了的知识马上翻书。因为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我要学生及时复习前面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复习,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头脑中的知识更条理,从而加强了对知识的深化。
       总之,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实际,正视高中教材、高中教法和学法,以务实的态度,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做好初中高中的衔接工作,就一定能实现学生由初中到高中的平稳过渡,为学生能够在高中阶段取得良好的成绩提供有利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