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幼儿进餐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

幼儿进餐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

作 者:张红霞 (陕西省汉中市幼儿园 723000)

摘   要:幼儿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是幼儿园幼儿教师工作内容之一,需要幼儿教师认真思考并做好教育引导。本文将分析了幼儿养成良好进餐习惯的重要性,并对有效促进幼儿进餐习惯习惯养成的相关策略进行探讨,以期给幼儿教师实际工作以启示。
关键词:幼儿;进餐习惯;培养;重要性;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作出相关规定——健康是首要的任务,《纲要》中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之一为“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实现此目标,幼儿园教育内容中将进餐作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内容之一。
一 、幼儿养成良好进餐习惯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进餐习惯是幼儿园幼儿日常行为养成的重要部分,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在饭桌上要求幼儿做到遵守纪律、合理进食,养成文明就餐利益,注重就餐饮食健康,对于树立幼儿良好的纪律意识,帮助幼儿规范日常行为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有助于幼儿身心发育与健康成长
《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饮食”的教育建议,并细化了不同年龄段健康体态的标准。幼儿园幼儿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幼儿的机体发育需要合理膳食作为保障,促进生理发展;幼儿的心智发育则需要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规范进一步巩固,形成意识,自觉指导行为。幼儿教师通过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使幼儿明确哪些是良好行为习惯,哪些需要改正,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幼儿进餐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温馨的用餐氛围,做好准备
温馨用餐氛围的营造对于调节幼儿进餐情绪,保持进餐良好情绪有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良好的引导,让幼儿“喜欢吃饭”,并明确“吃饭”、合理膳食对于个体成长的重要意义,幼儿才能在愉悦的情绪下进餐,从而有效促进个体健康成长。
营造温馨的用餐氛围是幼儿教师要完成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做到:首先可通过适当的餐前教育,介绍要品尝的饭菜与甜点,引发幼儿的食欲,做到“好好吃饭”,带着愉快的心情就餐;其次可通过餐前谈话,将幼儿的情绪恢复到平静,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同时对心情不好的幼儿进行情绪抚慰,以不影响进餐为目的,完成日常的进餐;再次可通过餐前集体活动如收听“故事口袋”、文明用餐儿歌,正确引导幼儿明确进餐的重要性与进餐礼仪,在进餐时要保持文明有序,强调纪律性与组织性,以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进餐,做好进餐教育工作;最后幼儿教师要根据季节与温度调节好室温,保证桌面、餐具的卫生与清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进餐环境,同时也可在进餐时播放轻盈舒缓的音乐以放松幼儿情绪,促进进餐。
(二)养成良好的用餐礼仪,科学进餐
良好的用餐礼仪是包括幼儿对于食物的节约概念、幼儿的吃相、幼儿的饮食知识等方面,通过幼儿教师的讲话引导、故事收听引导、儿歌演唱引导,规范幼儿的就餐行为:
首先要做好感恩教育,通过餐前“故事口袋”让幼儿了解大米与食物的来源与养成蕴含着农民辛勤的汗水,引导幼儿珍惜每一粒米饭,每一片青菜,不浪费粮食,吃多少盛多少,把盘子里的食物吃完再去取新的食物。
其次要教育幼儿“吃有吃相”,就餐时要从椅子的左边进入,坐下以后端正身体,身体与餐桌保持10-20厘米;吃饭咀嚼食物时不能说话,控制咀嚼食物的声音,不能用筷子敲碗,正确使用餐具。进餐时如果有问题及时报告老师,老师同意后方可暂停解决问题。
最后要做好幼儿饮食知识的教育,引导幼儿尽量不挑食不偏食,不反复吃单一的食物,保持膳食平衡。同时也可谈及食物营养方面的知识,如吃鱼会减少心脏病的危险,且其中的DHA能让人变聪明,如吃蔬菜会补充人体需要的维生素等简单的小知识,督促幼儿科学进餐。
(三)注重餐前餐后细节,规范日常行为
餐前洗手、餐后漱口擦嘴,是必要的教育环节。餐前洗手是为了保证进餐卫生,将手上的细菌洗去,以防细菌病毒从口而入,破坏人体免疫与健康;餐后漱口是为保证口腔卫生,减少食物残渣对牙齿的侵蚀;餐后擦嘴是为保持个人干净与卫生。教师通过解释与带领幼儿实践,以强化幼儿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注重细节。
同时,用餐过后,要教育幼儿将餐具有序、规整的放回餐具回收处,并做好餐桌卫生的打扫工作,引导幼儿独立完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通过以上细节的引导与培养,规范幼儿在园进餐的日常行为,并将良好行为习惯带回家中,实践于进餐行为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做好家园同步教育,实现共同教育
幼儿园要积极主动的与家长建立联系,与家长共同做好幼儿进餐习惯及其他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一来及时向家长汇报反应幼儿在园进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二来通过幼儿在园进餐问题与习惯问题为家长提供一些建议,引导幼儿做好家庭教育,从而实现家园同步教育,在幼儿园与家庭统一要求,有助于幼儿尽快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以防出现幼儿在幼儿园吃饭能按照相关要求,在家却由于家长的纵容就餐仍然存在问题。
做好家园同步教育,随着沟通方式的多元化,幼儿教师可充分利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随时随地汇报反应幼儿在园的就餐情况与表现情况,端正态度,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角度出发,做好沟通工作,实现家园的共同教育。
结束语
幼儿园阶段是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进餐习惯是良好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养成就餐举止文雅得体的行为习惯,对于幼儿的身心发育与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作为幼儿教师,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进餐氛围,教会幼儿文明用餐礼仪,并改进幼儿在进餐中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与家长共同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晨,《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6
[2] 谢丽萍,《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1
[3] 马燕琴,《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6
[4] 林敏洁,《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0
[5] 李亚,《小班幼儿进餐问题及策略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S1
[6] 宋巍,《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J],《大众科技》,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