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新常态下共享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新常态下共享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 者:邹玉莹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近年来,在我国“共享经济”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根据我国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60亿元,预计到2020年分享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增势迅猛。本文首先介绍了共享经济的内涵,阐述了共享经济与其他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区别,接着描述了新常态下共享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共享经济;互联网平台;闲置资源

一、共享经济的内涵
当下,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等等有关“共享”的名词不断涌入社会公众的视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与之相关的“共享经济”到底该如何定义,与其他互联网商业模式有何区别呢?
厦门大学刘根荣教授给出的定义是:共享经济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网络平台为基础,以信任为纽带,在所有者生活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所形成的个人闲置物品或资源使用权共享的开放性交换系统。参考他对共享经济的分类,可以归纳出两种类型,一是个人闲置有形资产的出租,资产所有者从中仅收取使用费,例如爱彼迎(Airbnb)对房屋、滴滴对汽车的短期出租;另一类是闲置无形资产使用权的转让与合作,即个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之间的合作,双方共享收益、共担风险。例如,通过众筹创办的创星咖啡,其股东根据出资额的比例来获取收益,并承担相应的损失。
与共享单车、淘宝等互联网模式有所不同,共享经济强调将个人的闲置资产通过互联网平台,暂时提供给需求方,并从中收取部分补偿收益,资源的供给者有可能成为另一种资源的消费者。其要素有三个:闲置的资源、互联网运营等第三方平台和公众消费观念的转变。闲置的资源是指共享经济市场中的参与主体有不会经常使用、但对其他参与主体来说却恰好需要的时间、空间、物件、技能等。互联网运营等第三方平台是联系市场中供给者和需求者的中间桥梁,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及安全风险,便于实现线上线下的交易结合。公众消费观念逐渐由过去购买商品的所有权转变为消费商品的使用权,这不仅增强了社会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感,也促进了共享经济的发展。三个要素中,闲置资源是区分共享经济和其他互联网商业模式最大的不同。共享单车本质上只是将线下的单车租赁服务通过互联网转移到线上,淘宝上交易的商品本质上也是所有权的转让,两者涉及的商品均非个人的闲置资产。
二、共享经济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第一,增进了社会信任。实现共享经济的前提是供需双方相互信任,第三方平台利用大数据及互联网交易电子化、可追踪等特点,提高交易双方的信息透明度。同时,运营方以互动的方式提供交易双方信用评估的机会,不仅减少了在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其他消费者和未来消费的选择提供了参考。这些都促进了社会陌生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缓和近些年我国频频出现的信任危机,提高社会信任基础。
第二,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一方面,目前供给侧改革强调去产能去库存,而共享经济正是将个人的闲置资源等过剩产能充分利用起来,并且以市场竞争后的价格进行交易,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同时扩大,社会总福利损失减少,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互联网背景下的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发展模式,增加了社会就业岗位。例如,2016年滴滴出行创造了1750万个灵活就业机会,其中238.4万人来自去产能行业。这表明,共享经济将成为去产能再就业的重要途径。
(二)挑战
第一,共享对象泛滥。随着一些共享经济企业取得成功,越来越多的商家想分得一块蛋糕,从滴滴、优步到现在的“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越来越多的行业以共享冠名,涉及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然而,有些行业的投资方并未做深入的市场调研就进入市场,导致后期经营亏损。例如,截至2016年10月底,国内P2P平台累计达到4335家,其中,停业及问题平台累计达2181家,正常运营平台仅剩2154家。另外当前并未有具体的法律法规来监管这些平台,也未规定具体的共享对象,未来共享对象的界限模糊,倘若出现有关客户信息、毒品等危害社会方面的共享经济平台,那么其带来的危害将是巨大的。
第二,给传统企业带来冲击。共享经济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使得每一个消费者都能同时作为供给者参与市场交易。其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必然会对原有的技术和生产体系产生影响,日渐上升的市场份额意味着传统企业的利润下降。例如,美国爱彼迎客房数量每增加1%,当地酒店季度收入就会下降0. 05%。易导致传统企业反抗等时间,影响着社会的稳定。
三、政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法律监管体系
现阶段,共享经济模式对大部分人来说属于新产物,对其的认识还处在模糊阶段。现有法律对交易平台的准入门槛、供需双方责任范围、共享对象等没有具体的约束,仍处在空白阶段。因此,政府应当尽快经历完善的法律体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为共享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二)引导企业创新,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每个行业、企业亦是如此。当共享经济冲击传统企业时,其应当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模式,比如与共享经济平台合作,来谋求在新经济形势下适应并壮大。政府也应当鼓励企业加强创新,引导市场不同商业模式的企业共同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根荣.共享经济:传统经济模式的颠覆者[J].经济学家,2017,(05):97-104.
[2]蔡朝林.共享经济的兴起与政府监管创新[J].南方经济,2017,(03):99-105.
[3]陈健,龚晓莺.共享经济发展的困境与突破[J].江西社会科学,2017,(03):47-54.
作者简介
邹玉莹(1996-),女,江西赣州人,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