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我们常常会感到最苦恼的是为什么我们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思想品德教育后,学生的改变和进步不明显甚至是微乎其微的呢?就目前的德育状况来讲,我们所缺的不是目标,也不是理论,而是有效的方法和扎实的行动,作为既是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的我认为,德育阅读,深受学生欢迎,有一定的教育效果,不失为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的一种好方法。
德育阅读是借助优秀的作品,以“知”、“情”为开端,以“知”启迪人,以“情”感动人,学生情感上受到触动,思想道德的认知水平又有了提高,必然影响其“行”的转变,完成由内心变化到外显行为变化的完整心理过程。
一、合理选取“德育阅读”教材是基础
德育阅读最关键的一环是选材,古今中外世上的好文章浩如烟海,但最符合我们用作阅读教育素材的文章却不多。选材工作需要教师广泛阅读报刊,时刻带着一种“找宝”的功利目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诸如《读者》等品位较高的文摘杂志,从中探“宝”,这些杂志中的文章都是选了又选的,篇篇堪为精品,但有些是适合中学生读的,适合作教育素材,有些不一定适合。当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选材者要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情感,同时要充分了解中学生思想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情趣,这样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教育素材。
在辅导学生“德育阅读”时,在阅读内容选择上,一般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提倡和引导的:一是文学名著,二是青年报刊,三是名人传记,四是科技文章。
二、组织开展多种深入学生心灵的“德育阅读”形式是关键
1.学会课堂阅读内容巧妙延伸
如以某作家作品为基础,向介绍这位作家的传记或评述性文字发散。玛丽?居里的一篇文章《我的信念》。阅读此文,一位淡泊名利、安于清贫;坚韧不拔,勤奋努力;锲而不舍,献身科学;目标如一,信念坚定的女科学家的形象赫然屹立在学生眼前。可是要真正全面了解居里夫人,教师还需引导学生了解她的生平事迹。可向学生推荐艾里?居里撰写的《居里夫人传》,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使学生真正的了解居里夫人人格的伟大:她的谦逊,她的坚强,她的公正不阿,她的进取精神,她的执著热忱,她的超强脱俗,她的大智大慧……
2.开展多种读书讨论会
有了堪称精典之作的教育素材,还不能简单化地交给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要坚持利用班会时间,坚持每周一次开展阅读教育活动,每篇教育素材都加上编者按或编后话,对各班组织同学阅读予以点拨,或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思考,这样,使阅读教育班会课教育目标鲜明,而且正确的指导也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进而形成鲜明的思想观点。
3.影视阅读拓展“德育阅读”
名著的思想内容往往比较深奥,故事情节较复杂,发展线索也往往不止一条,这就给学生阅读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尤其是一些外国名著,学生看了半大,可能还看不出眉目来,再加上有些外国人的名字又比较长,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就会失去继续读下去的兴趣,更不用说,一些外国作家信仰宗教,在其作品中,喜欢引用宗教的经文,这就更让学生读不下去了。
现在有丰富的影视资源,大量优秀影视作品把原本由文字表达的名著故事情节、内容,由演员来演绎成真实、形象生动的声像资料,学生就爱看、乐看、易看了。不仅激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而且在影视作品导看中、阅读中可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明辨是非,完善人格。
(1)影视作品的导看代替手耕笔种的说教
首先给学生播放精心选择的名著影片片断,并设个悬念,“欲知结果如何,请同学们看原著”。刚看了影片,已经知道了一些内容,但中途却停了下来,这时很多学生势必想知道剩余的内容,这就吊起了他们的胃口,激起了他们继续看下去的兴趣,这样,生动的影视作品就代替了教师手耕笔种的繁杂讲解。
(2)改编故事,激发阅读名著兴趣
我们让学生将所阅读的名著内容改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在班中交流)或将其内容制作成Flash动画,放给大家观看,同时也配上自己的讲解。其目的是促使学生读下去,能及时地将名著看完,能熟悉其内容,也激起其他学生阅读的兴趣。为“多读”提供了可能。
(3)角色表演,亲身体验,提高探究能力
我们鼓励学生也来改编,也来表演,并让学生自己评价。对看过的影片中,学生认为改编得不好的情节、场而,我们安排他们自己来编,自己来导,自己来演,自己来评。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原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个细节,遇到不同意见,相持不卜,就去查资料,时间紧张,在学校完不成,拓展到课外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
4.英特网阅读拓展“德育阅读”
与传统阅读相比,网络阅读具有如下一些优点:阅读方便快捷、互动性增强;阅读内容更广泛;可以利用多媒体、超文本来全面调动读者的阅读感官,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阅读效果。在英特网上阅读,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在网上发布对阅读对象的阅读感受,并且可能得到很多的回应,形成热烈讨论的氛围。而在传统阅读环境下,如果读完一本书或获得某个重要信息,心中百感交集,而身边却没有人可以分享,难免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但是在英特网环境下,虽然和自己分享阅读感受的人都从未谋面,但是在虚拟的空间里和陌生人交流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也是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而且也能通过讨论、争辩互相学习,甚至碰撞出思想的精彩火花,激发出无穷的创造力。
三、建构测评体系提高“德育阅读”质量是保障
教师也应在课外阅读评价上开动脑筋、采取措施,如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多方参与;评价指标多维化——不仅有可量化的依据,也要有阅读兴趣、动机、习惯、品质等非量化的依据;评价对象全面化——既要注意学生个体的课外阅读,又要注意评价学生集体的课外阅读;评价方式多样化——查读书笔记、举行读书报告会,有条件的还可让学生就某一阅读内容在网上发表评论等等。将课外阅读作为语文学习考核内容之一,可在客观上激发、推动学生“德育阅读”。
德育阅读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使本来抽象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教育素材,它可以使德育内容有所依托,使班级教育活动可以建立在一个为同学喜闻乐见的阅读活动之中,使同学更加乐于接受这些德育理念,更自主地把众多的德育理念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从而自觉地改变行为,同时它把精品文章送到学生那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方面的修养,既是思想品德教育,又是美育,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是德育工作一种很好的途径。
作者简介
莫燕兰,女,1980年10月,广东三水,本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