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作 者:司传领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高老家乡曹叵集初级中学 274319)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广大师生对课堂教学的效率越来越关注。化学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倡导素质教育并建立能够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通过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希望能为初中的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教学质量。化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的效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学生在学习化学时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有大量的实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对刚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初中的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运用有效的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加深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的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现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较低,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完成大量的习题,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初中的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进讲解化学的过程中要努力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可以通过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现在的化学教学中仍然有许多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也无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中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有的初中化学教师对化学教学的进度把握的不当也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在安排进度时,对于一些重要的章节和次要章节的时间安排不合理,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影响。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有的化学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教学时采用统一的方法进行授课,因此使得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使得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些学生在做化学实验时没有兴趣或者兴趣不高,不能主动参与到化学课堂实验中,因而影响了他们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化学中的一些概念无法正确区分。这与教师对于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也有一定的关系。有些学校或者教师有意减少教师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对于化学实验过程或者实验结论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的许多知识可以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教学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实验,把化学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展现给学生,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进行氧气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学生日堂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氧气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种物质,我们如何才能够知道空气中氧气的呢?教师通过设置的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交流与讨论探索实验的方案,并得出最后的结果。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进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化学对于刚开始接触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一门课程,有许多化学现象虽然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但是学生并不知道哪些现象是化学现象。有些学生由于刚开始接触化学,因此对于化学并不了解,对于化学的学习甚至产生了畏难的情绪。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探究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用学过的化学知识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如在进行铁生锈的探究实验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铁生锈的现象,并向他们提问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生锈的速度更快。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雨水淋湿的暴露在空气中的钢铁和干燥的暴露在空气中的钢铁进行观察,并让学生进行总结哪种情况下生锈的速度更快。然后教师再把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引入到课堂中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让学生学习铁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的是氧化铁,而在纯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要在钢铁上涂上油漆,使学生理解如何防止铁生锈。进而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并能够把化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3.创设教学情境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的化学教学中有许多反应是微观的反应,人很难观察到反应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就是把化学反应的实质描述给学生,这样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等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把微观世界的变化展现给学生,进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化学原理和知识。如在进行分子和原子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分子和原子利用动画的方式展现出来。把不同的原子用不同的颜色来呈现,并用动画演示分子和原子活动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结束语
初中化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还要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国阳.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J].时代教育,2017,(4):139.
[2] 李成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J].新一代(理论版),2017,(2):100.
[3] 李正敏.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3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