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让民间游戏在区域活动中绽放光彩

让民间游戏在区域活动中绽放光彩

作 者:潘佳一 (浙江省温岭市温峤镇实验幼儿园 317527)

摘   要:民间游戏源远流长,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发展,极具生活气息,风采各异!而且民间游戏种类丰富,趣味性十足,场地也比较随意,孩子们简单易学,三五成群就可以开展游戏。民间游戏中的教育资源丰富,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幼儿日常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民间游戏与区域活动相似,它们两者也有许多共性的方面: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三五成群共同游戏、交流、创新……因此,把民间游戏融入到区域活动中,让两者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不仅能保证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还能养成幼儿积极动手动脑探究的好习惯!
关键词:民间游戏;区域活动;游戏;创新

“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斗”,当这首耳熟能详的童谣再次响起时,我仿佛再次回到了童年时期。那时候的我们和一大帮伙伴满大街跑,捉迷藏、石头剪刀布、跳皮筋、扔沙包……那时候的民间游戏,我们在玩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越玩越新鲜,越玩越刺激!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我园把民间游戏融入幼儿的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在活动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挖掘民间游戏的多样玩法,激发浓厚的创造欲望,在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的同时,让民族艺术深入幼儿骨髓,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小游戏,大妙招
1.生活小事中巧用,小小游戏妙又妙
表演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活动。在表演区,我们投放舞龙舞狮等民间艺术道具还有各种民族服装供一部分孩子选择,另外投放锣、鼓等道具供幼儿配乐演奏!这时,孩子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并努力去营造快乐的氛围,与同伴交往并获得快乐体验。不过,在教师组织或设计的活动中,面对角色的选择,加上有些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会产生矛盾。例如:许多幼儿都想去表演,没人愿意来配乐时,表演便陷入了僵局。这时,我会教孩子们用我们常用的“石头剪刀布”、“抓阄”、“对猜”等方法进行协商,用猜拳定角色,孩子们也会欣然地接受任何结果。这些简单又常用的方法使孩子学会与同伴协商,解决人际关系之间的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与他人友好相处,使孩子之间助人、合作等心理品质得到一定的发展,同时也促使幼儿积极交往能力的发展。
2.巧用游戏妙创编,绘声绘色小老师
语言区是孩子们听、说、画的小天地,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阅读,更好地吸引幼儿。例如在语言区,利用幼儿熟悉的绘本《大卫不可以》,选择几张大卫经典的图片,贴在一个大骰子上。教师设计指导幼儿玩骰子的游戏,投掷者在骰子落地后把图片内容有声有色地讲述给同伴听。阅读在游戏中进行,孩子阅读更有积极性,还当起了小老师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投骰子,绘声绘色地讲故事,乐趣无穷!孩子们还可以用“接龙”的方式进行续编故事。你编开头,接着我们分段编故事内容,最后你来结尾!孩子们都各有想法,你编一段,我接着编一段,编出来的故事往往稀奇古怪,趣味横生。这么创编故事不仅可以刺激他们的想象力,更能集中他们听故事的注意力,打破常规中的故事续编方法,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甚至让人哭笑不得的结果。
3.小小游戏来助力,枯燥知识轻松学
幼儿在游戏中探索数学知识。在游戏中思考和建构,避免机械记忆数字,更有效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例如:把民间游戏“石头剪刀布”渗透进数学区。在区域中自制棋盘,设计路线,创设玩法并遵守下棋的规则。如设计动物棋,一方代表小斑马,一方代表小松鼠,小斑马要到小松鼠家做客,比比谁先走到!用“石头剪刀布”决定前进和停止。这样设计更适合孩子们的认知特点。情景丰富,幼儿兴趣十足。游戏中也包含了很多数学知识,如认识起点和终点,对位置的感知(我的棋走到哪里了)。另外,对数量“1”的了解应用(一次走一格)等。民间游戏与数学游戏整合,也赋予了民间游戏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同时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也充满活力,生动有趣!
二、小秘密,大挑战
1.魔力游戏激兴趣,动手动脑促发展
益智区充满魔力,孩子们在操作、摆弄、摸索、尝试中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我园结合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有趣的民间益智游戏内容加以改编,投放到班级的益智区。如:“翻花绳”游戏,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用绳子翻出各式各样的图案。“挑小棒”游戏,随意将小棒竖直散开,幼儿小心地挑出小棒,要求不能使其他小棒动,动了则输,游戏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采取小组形式。“迷宫游戏”极具挑战性,它考验着挑战者的眼力、脑力和坚持性。根据平日的观察,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看迷宫类的书。将迷宫与数学内容相结合,制成有趣的益智迷宫,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巩固数学知识,还能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七巧板”游戏一直以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用小小的七巧板可以拼搭出上千种图形和图案。根据孩子的能力差异,老师设计了由易到难三种不同层次的图卡,拼搭熟练的孩子可以不参考图卡,直接拼搭自己喜欢的图案。民间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情感等全方面的发展。
2.勤问勤思勤动手,玩中探索寻答案
《指南》强调了科学学习对幼儿的重要性。幼儿会在体验和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融入民间游戏,让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激发探索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大胆实践和创新!如在科学区投放扣子和纸板等做“空竹”、“泡泡器”、“万花筒”等的游戏材料。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思考和提问,然后发现问题,请教家长并共同收集资料,最终解决问题。如在探索中孩子们提问:“哪种形状的泡泡器可以使泡泡吹得更容易?””如何使泡泡机里面吹出的泡泡颜色多彩呢?”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最后解决问题。这一探索的过程对孩子来说一定既宝贵又记忆深刻。为孩子今后遇事积极动手动脑,乐意探索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小技能,玩法多
1.学玩有机大结合,乐享其中创意足
区域活动的创设要注重动静结合。这时,我们在教室走廊上创设跳跃区。孩子们可以在跳跃区里玩跳皮筋、跳竹竿、踢毽子、跳绳等游戏。例如:在地上用即时贴布置跳房子的游戏场景,“跳房子”不仅满足了幼儿喜爱玩民间游戏的心里,而且也促进幼儿基本动作弹跳能力的发展。站在“跳房子”游戏前,孩子们按照自己的乐趣或是双脚并跳、或是单脚跳,有的小朋友还能一口气连续地单脚、双脚交替把整个房子跳完。游戏中孩子们脸上荡漾的笑容以及发出的阵阵欢笑交织在一起,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传统游戏带来的别样乐趣!针对个别差异,我们还可以增加游戏的难度或者降低难度。有些孩子还会自己去创编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如在跳房子里面写上1-10的数字。孩子们根据顺数或者倒数的顺序进行跳跃,潜移默化地渗透着数学知识。
2.一物多玩点子多,整合创新活力满
投掷区也是孩子们动手动脑,一物多玩的创新区域。在投掷区我们可以玩飞镖、降落伞、沙包、纸团、套圈等。例如:一个小小的沙包可以有好多新鲜的玩法。例如:投掷沙包、夹条沙包、躲闪沙包……在不断探索新玩法的过程中,孩子们自己创设情境,还给沙包游戏取了很多好听的名字呢?如“愤怒的小鸟”、“砸倒光头强”、“逃离障碍”……每一次的沙包投掷活动,孩子都乐意参加,争当小小勇士!每一次的情境投入中,孩子们会边思考边想象,玩的不亦乐乎!每一次讨论新玩法,孩子们总能自我总结,并且想到很多让你意向不到的点子!民间游戏融入区域,整合加创新,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乐,让区域活动真正充满激情,让孩子们活力四射!
四、聚经典、美传承
1.经典文化再挖掘,大胆创作显创意
美工区为幼儿提供的是一个自由欣赏和创作的场所,也是一个让幼儿欣赏美、表现美的小天地,在宽松和愉快的氛围中游戏,学习与创作!幼儿在美工区操作往往很耐心和细心,把民间文化融入美工区,既可以让孩子了解极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又会刺激幼儿大胆传承经典,积极创新。我们不用再局限于剪贴画,加入民间艺术,美工区的活动形式就可以丰富多彩,如:蜡染、染画、吹画、设计民族服装、泥塑、画塑、剪纸、编制(如中国结)、十字绣以及废旧物品的合理使用等。俗话说:“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是激发幼儿创造欲望的最好方式!”孩子们在玩泥塑时,边创造美,还可以边编故事,在丰富自己想象力的同时更加添创造的翅膀哦!
2.民族特色再传承,想象美感再升华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辉煌灿烂史,绚彩的民间艺术,经典的民族故事等让孩子们大胆想象,用画笔根据自己的意愿画出心中的故事。孩子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可以在玩“陶艺”时,创造性地做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用墨汁、毛笔和宣纸尽情舞动起来,传承特色,呈现自己独特的作品;可以在元宵节用面粉制作汤圆;可以在春天用皱纹纸等制作各种花朵;可以在夏天制作美丽的小拖鞋和独特的扇子;可以在秋天制作树叶贴画和蔬菜印章;可以在新年到临前制作各种新年卡片……
实践证明,民间游戏不受场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且游戏过程由孩子们来做主,深受孩子的喜爱。民间游戏融入区域活动中,让孩子学会谦让和互助、合作和共享、协商和创新。每一次活动都促进他们的主动性、社会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
民间游戏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区域活动中融合民间文化,多元创新开展民间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有效形态。因此我们会更加深入地挖掘民间游戏特有的教育价值,让民间游戏真正走进幼儿园,融入区域活动中。让民间游戏再区域活动中绽放异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