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尤其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学直接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而大数据背景下的新课改又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避免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模式,思考新的符合当代教学要求的语文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在新课改要求下,不断创新、探索、思考和改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问题;思考
教育本身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全面的、健康的成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培养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而小学语文对于学生的成长和价值观的树立都显得格外重要,就目前而言,新课改引导下的语文教学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改进和思考的,笔者对如何构建一个高效、开放、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语文教学新模式,重点阐述了关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1、不能让自主合作与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流于形式的思考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的教学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反而显得喧宾夺主了,教学本就是一个应以学生为主体而进行的活动,因而,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课堂教学上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放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且能帮助学生培养其发散思维和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做到“有所不为,但要有所为”,要时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只有学不离开教,教不离开受,才能保证自主合作与探究式的课堂教学不流于形式,才能达到课改的真正目的。
2、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节制思考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一个时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崛起,也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模式,为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毋庸置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有着显著的优势,多媒体手段如果使用得好,的确可以让语文课大放光彩,但先进的教学条件需要科学合理地去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不能违反教育教学规律,不能违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更不能违反语言学习的规律。
3、 小学语文教师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思考
一名与时俱进的语文老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宗旨,要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这既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从我做起,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掌握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育人基本原则,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探究新时期教育改革模式,大胆质疑,勇于面对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以一个学者型、研究型的姿态参与到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去,为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努力。
4、 改善小学语文教育的有效策略思考
4.1 善用启发式教育
启发式教育是与“填鸭式”教学方法相对的一种教学模式。教育界有一句话是:“我听,我忘记;我看,有印象;我做,我记住。”“填鸭式”教育占据了前两项,唯独没有“做”这一环节,而启发式教育就充分考虑到了做的重要性。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二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是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发扬教学民主。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探索的精神。
4.2 多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笔者认为,要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握教学方法,又应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4.3 坚持因材施教的多层次教学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扬长避短,通过因材施教,开设符合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4.4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和谐健康的发展。语文教师上课的时候,应创造宽松和谐的课题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4.5 经常表扬、欣赏学生予以其自信
譬如,班上有很淘气的孩子,要是遇到上课的时候他捣乱课堂纪律,笔者会说“你要是安静一会,老师会很喜欢你!”遇上腼腆的孩子,他们偶尔举手回答了问题,笔者会说“你说得真好!你真棒!”有句俗语:“小孩喜哄,大孩喜夸。”对于小学生,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及时夸奖,给他鼓励,给他信心,给他动力,对学习充满信心的学生自然能够以更热情的态度去面对学习,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
总之,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正在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也是现代科学和科学教育观对基础教育的呼唤,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教师应以灵活多变、创新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因材施教,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朝着全方位、多层次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越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4,(6):104.
[2]王伟.从系统论的角度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5,(1):128-129.
[3]邹莹.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J].理论与实践,2014,(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