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现在的中学生受到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在数学学习上的感知、认知以及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教学;实践探索
引言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应该在数学上有所发展。在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不但生理上发生着变化,心理上也会发生变化。由于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在数学学习中,有的学生感悟能力强,对知识掌握的快,而有的学生感悟能力稍差,因此对知识的掌握速度就不理想。如果在教学中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之间的差异就会越来越明显。实施分层教学就是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使每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有所收获。现在许多学校里,一个班级的人数都比较多,学生之间又存在着差异。大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采是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面对全体学生,没有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造成有些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因此中学的数学教师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1.对学生进行分层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生活的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数学学习的能力存在着差异,因此造成学生的数学水平也有明显的不同。因此中学的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并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有所收获。如在教师进根据学生的成绩、态度、数学思维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把成绩优秀的学生规定为A层;成绩中等的学生规定为B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规定为C层。在上课时把学生的座位进行编排,并对学生进行分组管理,把A、B、C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使他们之间能够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分层
对教学进行分层,就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C层次的学生尽量做到多鼓励,多提问,给他们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理解和练习,进而提高他们的基本概念和运算的掌握。在进行教学时,可能让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启发,让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判定时,对角边角这个运用,可以先在例子前加上引例,让A层次的学生根据引例解例题,并让他们通过证明摸索解题的思路,并总结出结论。而对B、C层次的学生,教师就要进行引导,通过教师的引导让他们把例题的难点分化。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等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3.课堂练习和作业分层
中学的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不同的练习。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通过练习强化学习的成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练习可以及时反馈、矫正和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根据这些反馈再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进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内容,进而精心的设计和编排。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选择。如在进行直角三角形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A层次的学生掌握能够采用辅助线的手段解决较高难度的问题。对B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能够利用直角三角形解决简单的问题。对C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性质。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4.评价和检测分层
中学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分层评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采用分层评价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激励作用,进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肯定,进而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感、意志等多种积极因素,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如对A层次的评价要求学生要不断超越自我;对B层次的学生则肯定学生的成绩,并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对C层次的学生则要进行鼓励,要放大他们的优点,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测试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中学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测试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分为基础题和分层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学生数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因材施教。如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求解的知识点的传授时,对A层次的评价要从学生的解题能力方面进行评价,要求他们能够掌握利用代入法或者加减法对二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而对B层次的学生则要从学生的生活知识和解题能力进行评价,要求学生能够判断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对C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掌握知识点,并及时拓展他们了解相关的知识就可以了。
结束语
在中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活力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进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要注重营造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自由、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教学的效率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靖.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29):130.
[2] 马远荣.有的放矢方能各个击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2,(78):77-77.
[3] 何昌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外交流,2016,(34):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