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的实效性一直是德育研究力图攻克的难关和始终难以解决的难点。德育理论源于德育实践并指导实践的开展,以确保德育日标的实现。近些年来,我国德育理论界通过世界关注、传统回归和现代创新,在前一种理论体系“还没有足够时间在实践中生根”就又不断创新德育新理论,在德育目标、德育本质、德育功能等诸多方面开展百家争鸣,比较有代表性的如“生活德育理论”、“生命德育理论”、“生态德育理论”、“生本德育理论”等,开始重视德育在物质、制度和理念等全方位构建,反映了德育人学研究的走向。
关键字:初中德育管理;德育目标;德育观念
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求,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重要基础,教育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应当把教育理念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牢固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和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与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相衔接的、公平合理的现代学校制度;更新教育内容和知识传承体系、技能教育体系;推进教育信息化,创新教育手段与方法;提升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深刻影响着学校德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
1、本文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1是有利于丰富学校德育研究内容,拓宽研究领域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关于教育现代化的研究较多地局限于其学科本身,少有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许多学者对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意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解读,从建立现代教育体系的角度研究成果为之不多,将教育现代化与学校德育体系进行联合研究的成果更是少之又少。本文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的研究内容,拓宽研究领域。
1.2是有利于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百年历程的系统分析,总结教育现代化发展对德育工作的影响,详细研究现代教育体系对现代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在比较现有学校德育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现代学校德育体系的原则和总体要求,研究探索构建现代学校德育体系,希望为构建现代学校德育体系提供理论参考,进而推动现代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1.3是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构建现代学校德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和目的,这是本文开展研究的重要价值所在,文章将根据教育现代条件下教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变化,研究探索现代学校德育体系,从而构建现代学校德育体系,进一步增强学习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理论借鉴。
2、总结归纳新时期中学德育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德育管理规律、提高德育管理效能是有裨益的
2.1德育管理模式的分类
(1)目标系统化模式:是适应未来学校德育管理模式“一体化方向”的要求而构建的,即指从小学到中学、大学,德育研究将成龙配套,形成有机结合的系统整体。不仅注重中学德育内容和形式的衔接与过渡,而且注意中学生在校教育、毕业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2)参与管理模式:发挥师生员工的主体性,创造条件让师生员工参加德育管理的全过程,以增强其认同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实行民主管理。
(3)自我意识模式:在对学生进行制度管理和相互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是针对传统德育管理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而提出的,帮助和指导学生强化自我修养,通过对自己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剖析,形成自己与客观环境关系的认识。
(4)内外互动模式:学校和所处的社区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以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学校德育管理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校与社区互动,依托社区实现德育管理目标。
(5)双体互促模式:指个体与个体组成的集体,通过集体之间的竞争,使得个体与集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运用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是学校教育模式在德育管理上的运用。
3、创新现代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3.1健全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机构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团支部书记、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和校风校纪监督员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班级,从校内到校外。通过教导处、班主任、校外监督员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和纵向的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内外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3.2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的德育功能,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的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统一认识,步调一致,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每一位德育工作者明确自己的责任目标,加强互动。一是调动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学校德育工作考核制度,调动各学科教师既教书又育人的积极性。各学科德育教育要以知识为载体,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结合。三是发挥校外监督员的德育功效,跟踪调查学校德育教育效果,根据收到的信息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加大德育管理力度,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3.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工作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和谐的干群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
总结
学生德育工作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影响将来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学校始终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坚持德育优先,以学校德育发展促进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维. 五年制高职学校德育管理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2] 王娇. 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德育内容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3] 蒋怀柳. 论高校德育校本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
[4] 张秀梅.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D].海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