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让实验教学生活化

让实验教学生活化

作 者:战婷婷 王文涛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马尚镇第一中学 25503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学习和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化学实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何利用好实验,更好的展开化学的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本文就对此略谈几点心得。
  一、把实验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目前情况看,“老师实验学生看,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实验方法仍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 这样学生只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开放化学实验,是渗透实验探究教学的良策。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安全保障的情况下,更多的将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如探究导致钢铁锈蚀的因素前一个星期,就着手让学生思考哪些因素会导致铁钉的锈蚀,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对比实验,由我提供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并让学生放在班内进行观察,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设计出了多组对比实验,出了课本上提到的实验外,有的同学要比较酸碱性对铁钉锈蚀的影响,有的同学要比较温度高低的影响,有的同学甚至提出比铁活泼的金属,和不如铁活泼的金属对铁锈蚀的影响……让我看到了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更让我看到了学生主动投入到化学学习中的积极性。
  二、让化学实验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生活是化学教学的资源和起点,是教学活动的源头和活水。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生宝贵的生活资源,并进行实验开发,为化学教学增添“催化剂”,培养学生的化学亲近感。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能为他们带来丰富多彩,快乐充实的生活,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
  比如,在讲授酸碱指示剂时,给学生布置家庭小实验,牵牛花或者月季花等遇到肥皂水和白醋分别会出现什么现象,由此你能获得什么启发?由于实验素材易得,操作简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而课后,引导学生思考还有那些花或者物质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你能不能利用这些物质自制酸碱指示剂?于是学生开始留意身边带颜色的植物,很快搜集到紫甘蓝、紫葡萄、萝卜皮、桑葚以及各种的花朵,并且分别做了实验,轻松愉快的了解了酸碱指示剂的来历和应用。
  不仅是在新授课中,在复习课中也可以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来展开对知识的复习和运用。在复习酸和碱时,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未知溶液样品的酸碱性,引导学生利用酸和碱的性质,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通过对方法的归纳酸和碱的性质。
  又如在复习碱和盐时,引导学生观看腌制松花蛋的视频,了解配制浸泡液的物质,从而分析浸泡液中的溶质,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生活中学化学会更加生动、真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生活离开了化学将会很迷茫,不多彩;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特殊重要作用,化学实验脱离了生活,将会很枯燥,太骨感;如果让“生活”与“实验”完美结合,更会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脱离了生活专讲化学就不是全面的化学教育,其结果只能陷入“学科本位”的圈子,使得原本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得枯燥无味,也使得化学的教育功能失去了意义。在化学教学中,应结合所授知识,找到知识的生活依托点,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到对有关生活现象的解释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过程中,这样的化学学习才有了实际意义。
  三、关注社会问题,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
  实验可以诱发学生“自觉无知”的意识,让学生产生认知的需要,并亲身经历从发现问题,形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做化学”、“学化学”而不是被动地“听化学”“读化学”。同时,真实的问题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责任感,激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
  在讲化学与环境保护时,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废旧电池对水源和土壤等带来的危害,思考为什么会产生危害,引导学生观察电池的内部结构,了解其成分,并让学生设计回收的方案,利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使学生认识到隐藏在生活背后的化学知识,主动地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究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百闻不如眼见,眼见不如实验,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将生活引入化学实验,将实验交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大胆设想,亲身经历,积极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中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要,只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在教学中应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总结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能力、创新精神,个性健全的人才。 
[参考文献]
《把实验还给学生》
《案例式解读 初中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