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信息化下的生本教育幸福课堂

信息化下的生本教育幸福课堂

作 者:韩 飞 张 波 韩 飞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实验中学 255300 张 波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 255300

  在轰轰烈烈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中,笔者所在学校在高举“生本教育”的大旗下,结合我们当地中小学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实际。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信息化幸福课堂”的新理念。这一革新理念的提出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前面。“生本课堂”是一种模式,“幸福教育”是追求的结果,是“生本课堂”的最终归宿。
  一、有关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生本课堂对教材进行了“再次开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能突破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教材,善于挖掘课本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做文章。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呢?要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生本课堂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参与者”,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生本课堂善待了学生差异。正是因为学生学业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才使得我们的社会色彩斑斓,纷繁复杂。若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评价所有同学,每个同学都会被过早地贴上好中差的标签。但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生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的发展。
  二、关于信息化课堂
  所谓信息化课堂,就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课堂,主要是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信息化课堂应该是教与学的和谐共生整合,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教书与育人的整合。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提高课堂质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动感设计,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动态演示,可以优化思维过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直观,可以突破教学难点。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丰富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以其强烈的趣味性、多样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集声、像、色为一体的,动静结合的生动直观、内容丰富的教学环境,使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
  利用多媒体技术应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以其良好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和交互性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多媒体教学中学习环境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外部条件,是一种“外因”。而学习者才是对所学知识实现建构的“内因”。因此,教学活动仍应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利用多媒体技术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中,教学方案应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学手段有了新的发展。当我们在积极学习、尝试、应用时,特别要注意不能注重了课件设计而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在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应当以促进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为着眼点,切不可为了追求在课堂上多一点现代化教学气息而不加选择地使用多媒体课件。
  三、信息化条件下的生本教育幸福课堂的实现
  要构建高效的信息化幸福课堂,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要构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  
  “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是课堂的导演;信息技术不仅仅是帮助老师灌输知识的手段,还是帮助学生意义建构的工具;
  2、注重积极的情感投入及成就感的获得。  
  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都需要有积极的情感投入,无论自主学习或是与人协作,都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并获得成就感的过程。   
  3、广泛的认知范围。  
  在现代化的教室里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教材上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接触教材以外知识。信息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要求人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丰富的网上资源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提供了重要的知识源泉。  
  4、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造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明显的改组,同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只要用心,我们一定可以构建出更加高效的幸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