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的学科。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强化学生的数字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猜测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展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许多教师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知识的传授上,因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它需要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思考新的知识和论证方法,因此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
一、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仍然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对学生仅仅讲解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教学枯燥无味,造成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进行独立思考和相互探讨的机会,师生之间也很少进行交流与互动,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压抑,不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也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的评价,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也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进行实践教学的内容很少,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知识,对知识不能充分理解并灵活运用,因此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无法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数学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方法,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交流与探索。教师要正确认识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中,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还要与学生多进行交流与沟通,鼓励学生用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打开思路,充分考虑数学的灵活多变。如讲解3+6+9=18这个很简单的连加运算,可以有很多解题的方法。不同的学生的解题方法可能不同,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做好准备,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创设创新环境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搭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平台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年龄小,比较贪玩,在课下很少有主动进行学习的。因此小学的数学教师要充分把握上课的机会,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让学生发挥想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自由的理解感悟和应用数学知识。让学生拥有驾驭知识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潜力。教师要把数学课堂设计成宽松的课堂,让学生的思维围绕着解决问题上,同时还要设计具有讨论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并对学生做出肯定,使他们充满学习的信心。如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数一些玩具小棒或者学花生等方式来强化知识。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让学生通过动手来加强对知识的认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同的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因此对待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小学生的想像力是不可估量的,教师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需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创新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不同的情境进行知识的讲授,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用情境来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教师教学时还要注意数学语言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进行《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圆柱形的实验用品,如圆柱的玻璃器皿、圆柱的木块等分给学生,让学生动手量出它们的长宽高等数据,并通过实践求出它们的体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实验,并总结出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小学生年龄小,比较活泼好动,因此小学的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教学模式的创新,采用各种新鲜多样的方式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创新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技能。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性,让学生愿意做。可以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练习的前提下,精心设计一些变式练习和开放性题目。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行选择。设计练习时还要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可以在关键处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如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练习,给教师的两扇窗户做窗帘,每扇窗户高2米,宽2米,需要买多少米布,让学生进行练习。有的学生认为是4平方米,而有的学生则提出质疑,布的数量少会遮不住阳光,因此有的学生提出应该把窗帘做成两幅,让两幅之间有一定的重叠。还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按照窗框的长宽计算需要的数量,让学生在练习中进行谈论,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结束语
小学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在教学中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注意完善数学教学的模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创新教学的乐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荣芳.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学中国人,2015,(7):365-366.
[2] 罗颖婷.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上,下旬),2015,(20):340-340.
[3] 卢桂珍.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z2):93-93;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