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山东省内高水平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时期、情况、部位、性质、原因以及常见运动损伤的治疗进行调查分析,以寻求一些特点和规律,为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损伤
时下运动损伤已经成为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危害着运动员的训练与生活,对培养优秀高水平运动员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本课题通过对高水平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时期、情况、部位、性质、原因以及常见运动损伤的治疗进行调查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潍坊学院、潍坊医学院等院校34名高水平运动员。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运动损伤资料。
1.2.2调查问卷法
利用省大学生运动会期间,就运动员产生损伤的时期、部位、性质、原因、影响以及常见运动损伤的治疗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34份全部回收。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开始训练时期
通过调查得知,大多数同学是从高中时期开始从事体育训练活动,据统计有25人,占总人数的56.82%。其次是初中,调查中有14人,占总人数的31.82%。然后是小学,有人数5人,占总人数的11.36%。从学龄前开始从事体育训练的人数为零。
2.2运动损伤出现时期
据调查了解,大多数高水平运动员受伤多发期为高中,统计中的34名高水平运动员中共发生79次运动损伤,而出现在高中时期的就有54起,占总损伤的68.35%。这与许多运动员从事体育训练活动开始的时期有着重要的关系,多数运动员开始时期是高中,对准备活动知识的了解欠缺,使得准备活动不充分成为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再者初学者在动作规范程度上达不到要求,使得运动技术不规范成为运动损伤的另一个原因。运动损伤的原因与大强度超负荷的训练气候、场地因素有关。调查显示大学时期共发生17起,占总损伤次数的21.52%。主要原因在于学生通过长时间的运动损伤知识的积累,在自我保护意识方面得到加强。其次,大学时期运动员在技术动作规范化和运动负荷、强度上方面得到一定改善,使得运动损伤的产生大幅度降低。上述原因是高中时期损伤率高、大学时期损伤率低的相对分析。初中时期发生运动损伤率低,共有6起损伤,占总损伤的7.59%。最低的是小学时期,共有2起损伤,占总损伤的2.53%。初中与小学中从事体育训练的人数少以及运动负荷、强度小是其运动损伤率低的重要原因。
2.3运动员损伤情况
运动损伤广泛的存在于运动员中。调查显示有37人受过损伤,占总人数的84.09%。其中有8人受过三次以上损伤,占总人数的18.18%。有3人受过三次损伤,占总人数的6.82%。有12人受过两次损伤,占总人数的27.27%。有14人受过一次损伤,占总人数的31.82%。而在调查的总人数中仅有7人从未受过损伤,仅占总人数的15.9%。
2.4损伤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在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中,产生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准备活动,在79起运动损伤中,其中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发生运动损伤的有28起,占所有的32.18%。其次由于动作不规范发生运动损伤的有19起,占总体的21.84%。技术动作是力学原理与人体结构的结合而形成的,错误的技术动作即是违背人体力学原理,这是产生运动损伤的关键所在。体力差、过度疲劳产生的运动损伤有16起,占总体的18.39%,主要与大量、大强度训练有关。场地因素是产生运动损伤的客观因素,共引起的损伤有13起,占总体的14.94%,该方面主要取决于校方所提供的训练环境。
2.5运动损伤的治疗
2.5.1 局部制动休息
伤肢制动是急性损伤现场处理的重要措施,是有效地减轻伤病疼痛和组织出血,防止因再次活动而加重损伤程度的重要措施。在调查中仅采用该方法治疗的有7人,占15.91%。
2.5.2 局部冷敷
如果在运动中受伤,应立即用凉水冲洗15分钟左右,然后用冰袋冷敷;降低局部组织的温度和痛觉感受器的敏感性,促使受伤血管收缩,以产生止痛、受伤部位渗出血的作用。在调查中发现,运动员用该种方法治疗所占比重较大,仅采用该方法治疗的人数有10人,占总人数的22.73%。
2.5.3 加压包扎
这是伤病现场处理措施中最关键的一步。加压包扎不仅是减少伤部组织出血,防止伤部组织过度肿胀的有效方法,而且也是防止在恢复中伤患组织内的结缔组织过度增长、受伤部位肿大的疗法之一。用该中方法治疗比例较小,仅采用该途径治疗的人数有2人,占总人数的4.55%。
2.5.4 抬高患肢
适当的抬高患肢能有效的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淋巴液回流,促进肿胀消退。肢体受伤后,肌肉收缩对淋巴液回流的推压功能不能发挥作用,致使受伤部位滞留大量的淋巴液,使局部肿胀。仅采用该法治疗的人数为零。
2.5.5多种治疗并用
采用立即停止运动和局部冷敷并用的有15人,占总人数的34.09%。采用立即停止运动、局部冷敷、加压包扎并用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6.82%。采用局部冷敷、加压包扎并用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11.36%。采用加压包扎、抬高伤肢并用的有1人,占总人数的2.27%。采用停止运动、局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并用的有1人,占总人数的2.27%。
3、结论
3.1高水平运动员开始训练的时期多在高中,其次是在初中。
3.2在损伤方面多数运动员损伤发生在高中时期,其次是大学时期
大多数运动员都受过损伤,运动损伤的主要性质为肌肉的拉伤、挫伤以及韧带的扭伤、拉伤。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有准备活动不充分、动作技术不规范、体力差、运动疲劳以及场地因素。采用损伤的治疗方面,运动员多采用治疗的方法是局部冷敷停止运动以及两者并用。
参考文献
[1]陈安槐,陈阴生. 体育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