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了多年的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我深刻体会到,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美育有着不可代替的社会功能、育人功能,美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时下,美术课程作为学校所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在 学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普及。但介于很多社会、历史、人文环境中客观存在的因素, 美术教育的进展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和制约。那么, 学校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究竟开展得如何?笔者通过走访多所 学校,发现不少 学校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还存在以下几点有待改进和解决的问题:
其一,学校的师资配置不合理,美术教师空缺较大,影响了美术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我们意愿每位教师都是全能的,但并不是每位教师都能胜任所有学科的教育教学。乡村学校(特别是小学)由于缺少或没有配备美术教师,就随意安排教师代上美术课,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自然起不到好的效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与创造能力,不利于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
其二,美术课有名无实,设而不用在一些 学校,美术课形同虚设。其原因是,许多学校都在注重统考学科,片面追求高分率,作为考查科目的美术课被闲置,或被占用,改上被称为"主科"的学科,形同"挂羊头,卖狗肉"。
其三,曲解美术课(活动)的涵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显浅。
把美术课等同于绘画课,除了绘画还是绘画,而美术领域的其他知识,技能评价得不到贯穿,教法在某种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内容长年累月换汤不换药,教法墨守成规,导致误导学生,使学生的美术学习观念淡薄,美术素质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加上 学校的教学设施相对落后,基础条件较差,教学经费的短缺,也是造成美术教学开展困难的因素之一。
其四,片面注重教科书内容的教学,缺少对生活素材、地方民族文化艺术素材的挖掘,不太善于运用当地的各种美术资源进行教与学。虽然我们以教材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依据,但要切合实际,结合当地社会内容,自然与人文素材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会截然不同。
其五,思想观念滞后,社会认识不足与一些学校重视不够有关;乡村经济条件及地域因素的差异;社会文化艺术蕴养的贫脊,致使人们对美术教育嗤之以鼻。美术学科被排在一个非常次要的地位,教与不教、学与不学,均让人无关痛痒,这在我们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以上几点不容忽视,作为教育教学上的实施者,我们应深刻反思,为什么在当今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很多方面与艺术领域直接或间接发生的联系越来越多,而艺术(美术)教育却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对待和突破,越落后的地区越是这样。要想把美术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就须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敢于改革与创新,加大各种相关投入,要治根又要治本。"要把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人类知识、能力、品格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人才成长起基础作用的部分作为学习内容,不仅要学数、理、化,也要学习文、史、哲以及体育和艺术"(李岚清语)。在实施德育、智育、体育、劳技教育的同时,又要重视美育、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适合于社会需要的人才。正如《新课标》所点出"旧的思想观念、短缺的教育资源,不适应要求的教师队伍和基础教育本身的弊端是制约素质教育发展的几大重要因素。"针对美术教育在乡村的现状,提出几点设想和建议。
一、治病要治根,要着眼于提高思想认识改变旧观念,从提高全民素质为出发点,要坚持以多种形式开展文化艺术普及,进行宣传和教育活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从长远目标来实施素质教育,切勿只从急功近利的角度去开展工作,不能只顾"统考科目"而抹去美术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要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乡村的孩子在学习上表现得较含蓄,为让他们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就应首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一个主体,引导学生沿着多种途径,突破旧的思维习惯,从多个角度去学习,让学生从腼腆与被动学习转变为大方主动,由保守学习转变为开放型。教师须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方法,邓小平说"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良好个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发现能力的方法方式就是可行的,诸如在笔者多次的泥塑教学中,我总观察到学生们都有一个特点,即联想非常的丰富。只要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由发挥,就能做出很多有特点的造型来,或人物,或动物,或植物,或怪物,或……可谓光怪陆离、千姿百态,往往超出教学者的想像范围呈现出充满变化和新奇的艺术效果来,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动好想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无限暇想,触发学生的灵感,在随意中塑造出"唯美"、"无状"的造型来,如此才具有教学新意,也才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在投入上,不仅要解决硬件设施更要增加软件设施的投入。一方面在教学基础设施上添砖加瓦,一方面注意在人才培养上多下工夫,配置好多种教育人才。大力扶持美术教育,全面建设好乡村的美术教育工程。
四、在实施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各地的社会文化背景,善于吸收乡土民族文化艺术养分,多营造出美术教育的"乡土特色"。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进一步迈向美术文化教育。
总之,我们只要善于发现和善于改进,运用一切有利于教育活动手段,来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完善教育教学机制,更好地发展乡村美术教育。
当然,要改变目前的现状任重而道远,我们一面找出问题与不足,一面要努力纠正与改革,因为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问题与原因也相继地发现和出现,只有朝前走,不断地探索实践,才能证实社会发展需要的可行性。
可喜的是,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出现了相关的方案和文件精神,对艺术教育给予了极大的扶持和政策倾斜,这不仅肯定了艺术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同时也鼓舞了广大艺术(美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工作在一线的乡村美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努力开展美术教育教学活动,让社会各界了解美术教育教学成果,巩固美术教育教学在学校教学系统中应有的地位,增强美术教育教学的生命力,促进乡村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