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

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

作 者:于 梅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中学 262300)

摘   要: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具备信息化能力已经成了新时代公民的基本素养,也是新时代公民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人们的生活已无法脱离信息技术。对于高中生而言,信息技术是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必须掌握的技能,目前信息技术已经被加入必修课程中。高中生在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的时候积极性非常的高,可是一段时间后他们就会对其失去兴趣,这样就给老师信息技术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因此,笔者对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实效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实际操作

当今社会发展飞速,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信息化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因为计算机和网络的不断普及,人们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也越来越高。在信息化社会,公民的综合素养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无法割舍的技能,每个人在工作和学习中都会用到信息技术,它已经成为一种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但是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会慢慢对其失去兴趣,造成这种问题不单单是因为学生学习模式不适应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还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关系。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在平时要注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研究,并且要学会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的在课堂上学习信息技术。笔者在本文将详细阐述对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时效的建议。
一、实施多媒体授课这一辅助教学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使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层面上,还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单一的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而且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相对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学生学习起来常常会感觉很乏味,在教授信息技术课时可以将理论知识和上机操作相结合。传统的黑板式教学,很难将信息技术知识表现的淋淋尽致,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将抽象的理论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所学。如何利用多媒体改变现有教学手段,笔者在下文提供两种使用方法给大家参考。
1.编写生动的课件,达到很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制作的课件中要将相关数据、文字、声音、图像等完美的结合到一起,利用多媒体中的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模块从多方面、全方位的展现信息技术的理论,这样可以更好的刺激学生对学习理论知识产生兴趣,促进其充分理解相关知识点。而且这些课件可以被重复使用,教师还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时的需求及时更新课件的组成,这样可以使课件逐渐趋于完美。一个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很有帮助,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将难点简单化,将复杂的部分分点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学习更轻松,更具有可操作性,能切实有效的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和实际效果。
2.在机房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习
在机房中实地授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具体操作方法展现到大屏幕上,让学生逐步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教师也可以利用教学软件将自己的主机屏幕同步到学生的电脑上,使每个学生都能直观的看到教师的操作。在观察完教师的操作后,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操作立即进行实操,这种及时自我实践的方式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此种教学模式能有效降低学生实际操作的难度,同时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所能达到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目前这种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深受推崇。因此,在进行教学信息技术授课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尽量让学生能实际上机动手操作,如此方能有效提高课程整体的教学质量。
二、改变上机操作形式 ,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具实际意义的部分就是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因此信息技术的教学除了理论知识的教学之外还要注重学生的实际上机操作练习,以便提升其动手能力。上机操作可以将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带到实践当中去,将理论和实践想融合,这样学生才不会觉得学习理论知识很乏味,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了教师教学的实效。如果教师不能保证学生上机操作的有效性,就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笔者将在下文详细阐述有效组织生上机实操的建议。
1.明确学生的上机操作目的,监督学生完成上机任务
教师只有有目标的进行教学才具有实际意义,学生只有有目的的学习才具备实际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明确上机目的,找好上机教学的侧重点,才能对学生上机操作更好的把控。有许多学生在上机课中做与课堂无关的事,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此类行为,教师要首先布置给学生本节课的上机任务和目的,然后再进行实际教学操作,在实际授课时,可以通过书面、口头等方式对学生提供操作注意事项的指导,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上机操作。
2.营造良好教育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更生动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学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而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者。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的完美的将学习行为和学习任务结合起来。为了能够让学生正视自己的学习任务,能够带着问题和目的自主学习,教师需要在备课阶段创建目的明确、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案,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探索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正确、积极的反馈,使学生能够通过认真学习得到成就感,这样能促使学生真正的喜欢上信息技术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实效,教师就必须积极去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良并创新现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营造活跃、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进而大幅度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质量。
参考文献
[1]宣震.探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34-37.
[2]吴湉.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探究式教学策略的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2):26-27.
[3]毕春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1(11):92-95.

作者简介
于梅,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5年参加工作,任职于五莲中学13年,担任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兼教研组组长,高三基本能力备课组组长,高三春季高考专业教师,信息技术教学经验丰富,知识点把握准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优秀,被评为优秀教研组组长,年度考核优秀,曾荣获省优质课二等奖,市公开课、县优质课一等奖,县基本功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