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源自于古希腊语的μθημα(máthēma),有学习、学问之意。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是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如果想要让学生学好这门学科,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其重要,好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更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促进;思维能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时期如何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为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作者就如何在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概述了一些自己对数学教学的看法。
一、 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的重要性
要想让学生富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教师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日常的教学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教授已有知识为核心的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理念。只有让学生拥有了这种创新能力的思想,他们才会运用自己的知识参考架构,轻松有效灵活的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简单来说,我们不但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
二、 传统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理论经过概括后的本质认识,只有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才能够得到大幅提高。因此,掌握好数学思想,也就掌握了学习数学的秘籍。《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了三个"数学的基本思想":"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这些内容是数学发展的根本,是数学教学的精髓,是研究数学的基础。根据数学的基本思想,小学数学的教学衍生出了许多教学法。
1.对应法
对应法是学习两个集合因对应联系的一种思考方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一般都是相对应的图表,这个方法可以培育学生的函数思想,对学生解题时理清思路非常有帮助。
2.假设法
假设是对题目做出一种假定推测的思想方法,是利用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条件的关系,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系,利用联系加以调整找到最后正确的答案。假设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方式,学生掌握其要领以后,在遇到问题时可以丰富其思路。
3.比较法
比较是数学中最常见的思维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是指两种或同类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它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帮助学生快速找到问题解决途径。比较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学生掌握这种方法,可以更好的比较知识之间的关系。
4.符号化
用符号来描述数学中特定的教学内容,就是符号思想。数学中有大量的数量关系,用符号这种浓缩形式来代表特定信息,可以帮助数学更好的推导和演算。比如:公式、定律等等。
还有许多方法和思想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应用,在此作者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当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
1.开放式教学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就是从单纯的教授知识走向开放式教学,学习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样性。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学中做到:一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学习乐趣,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想像的学习精神,开放学生的思维与心态。二是让学生有一个开放式学习的环境,教学方法多元化、方式多样化,师生进行多向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充分开放的学习空间。三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必拘泥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因地制宜的调整教学过程,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学生可以灵活的,不用刻板的学习数学知识。
2.活动式教学
教师可以制定更加符合学生自身的教育活动,例如互动教学、游戏教学等内容,让学生在娱乐过程里认识数学、热爱数学,从中学习到数学知识,
3.探索式教学
这种教学只适合"发现式"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导他们理解问题。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就是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极大的锻炼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要素与途径
1.培养要素
(1)想像是创新必不可少的主要条件,但是,对学生来说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更是不可缺少的。
(2)要让学生拥有对待事物执著追求的思想,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而勇往直前。
(3)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不必再学习的过程当中漫无目的,并且可以节约大量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成绩。
2.培养途径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基础,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进行各种培训,学生是可以拥有这个能力的。
(1)敏锐的观察力。是指善于观察事物,通过观察发现更多信息或者不相同方面的能力。通过观察所获得的信息,能够快速组织、加工这些信息,得到自己想要的资料,这就是观察力的重要作用。通过培训学生的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十分有帮助。
(2)流畅力。是指反应快速而准确,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更多的想法。面对问题时能够快速的作出反应,那么说明这个人拥有思维流畅的能力。
(3)灵活的变通力。可变就是变通。指用不同的思维,转变角度考虑的能力。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问题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变通能力的表现在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可以随机应变,随势而变,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变通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事务,并灵活的处理问题。
(4)精进力。指在努力向上、积极进取、力求上进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精进力,可以让学生富有锐意进取的精神,遇事勇往直前、不畏挫折。
(5)独自创新力。是指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和别人观察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内容的独特创新能力。
(6)诱发学生的灵感。灵感是在某些活动当中头脑里瞬间产生的创造性的想法,这就需要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扎实基础,积累经验,而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及时的捕捉和诱发学生创造性的想法。对于学生各种别出心裁的想法,教师的解答应当采用独特的构思,并采用多角度给予解答,诱导学生产生更多的学习数学的灵感。
结束语
在科技和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固然必要,但是,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全面掌握各种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师水平。
参考文献
[1]秦秋,论创新思维及其能力培养,《学术界》总第121期2006.6
[2]杨月梅,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几种教学方法,林区教学,2007年第5期总第122期
[3]陈桂娣,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教学不可忽视的灵魂,黑龙江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