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国外网络问政研究现状

国外网络问政研究现状

作 者:何福强 (吉林长春工业大学 130000)

摘   要:网络问政作为公民政治参与及政府问计于民的重要方式,在我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在网络问政方面仍然起步较晚,相对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们仍然有许多学习与借鉴之处,因此本文试图展示西方发达国家相关网络问政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对我国在网络问政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网络问政;网络政治参与;网络民主;网络治理;电子政府

“网络问政”一词具有浓厚的中国色彩,在国外并没有关于网络问政的表述,因此,也缺乏相应的研究成果。但是,与网络问政相关的研究却非常广泛,相关研究主要涉及网络政治参与、网络民主、网络治理及电子政府等方面,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网络政治参与的研究
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政治参与进行了研究,如阿尔温·托夫勒对与传统政治参与进行对比的角度对网络政治参与进行了研究,他在《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科技浪潮下的政治》一书中指出,"公众走向权力的中心也是未来政治发展的一种趋势,网络政治参与将以一种直接民主或半直接民主方式替代传统的代议制民主方式。"有的学者从网络政治参与实践的角度出发。如JamesK.Scott的《网民:美国地方政府网站支持公众参与吗?》一文就对美国大部分城市的政府网站进行了调查,目的是检查政府网站是否有利于公民的政治参与,以及如何方便用户参与,目的在于充分掌握地方政府网站的功能发挥情况。
二、关于网络民主的研究
国外网络民主的研究有着长远的历史,在研究的范围上也非常广泛,涉及网络民主概念的研究;网络民主与其他民主的关系;网络民主与其他领域的关系及意义。学者Markslouk 是第一个提出网络民主概念的学者,对网络民主的研究大部分学者突出强调其积极意义,认为网络民主丰富了民主的内涵,推动了民主的发展。但也有少数研究者提出了网络民主的消极影响,认为它是直接民主幌子下的专政;有学者从技术的角度对其概念进行了阐述,认为网络民主是网络技术在政治领域的应用;也有学者从网络与民主的关系上解释网络民主的内涵,认为网络民主是网络的发展与民主结合的产物;还有学者从网络民主与电子民主及其他相近概念的区分上阐述网络民主的内涵。
网络民主与间接民主的关系也是西方学者研究的重点,相关的研究包括三种重要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网络民主能够通过自身的优势克服代议民主的固有缺陷,对代议民主是一种补充与支持;另一种观点认为网络民主能够取代代议民主,成为未来重要的民主形式;第三种观点倾向于网络民主与代议民主的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民主形式。
在网络民主与其他领域的关系上讨论最多的是网络民主与政治参与、公共领域的关系,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也是学者产生分歧的重要方面。
三、关于网络治理的研究                                                      
   在网络治理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是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和威廉·D·埃格斯撰写的《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在书中,他们阐述了网络政治参与中可能带来的相应问题,也据此提出了改进网络治理、规范网络行为的相关建议。
黎慈在《国外网络社会治理的实践与启示》中介绍了美国在网络社会治理的有益经验,主要有加强网络法制建设,颁布一系列法规;呼吁行业自律,形成一个范围广泛的自律网;加强道德教化,提高网民的相应素质;通过技术手段加强网络的治理,尤其注重系统信息的过滤。
在治理结构上,学者K.G.Provan和P.Kenis提出了三种网络治理结构模式,分别是共享治理、领导组织、网络行政组织。共享治理是组织范围内的所有成员未来实现组织目标,平等的参与和管理集体事务的治理形式;领导组织与共享治理正好相反,它是组织中有影响力的领导者对组织重要事务的独裁管理,具有不平等的权力;而网络行政组织是指独立的行政实体对网络组织事务管理的活动,它不同于领导组织,是一种非集权化的组织。
四、关于电子政府的研究
针对电子政府的研究,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如有的学者认为电子政府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正如《为21世纪构建数字化政府》中所提到的,在信息社会里,整个社会的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和更加难预测,而电子政府将使政府的管理体系得到革新。Searson对拉丁美洲政府网站的作用进行研究,通过比较有信息公开法律的国家和没有相关法律国家的政府网站在民众与政府的互动上的差异,发现差异并不显著,政府网站更多的是一种对国家民族品牌的宣传。
关于电子政府的发展阶段,鲍姆模型把把其分为以下阶段:第一阶段为政府建立网站阶段,作用是提供信息;第二阶段为互动阶段,公民可以在网站上进行沟通交流;第三阶段是交易阶段,公民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易;第四阶段是政府再造阶段,实现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任。
针对影响电子政府发展的因素上,西方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对于关键性因素学者都持有相近的观点,主要包括资金问题、制度建设问题、政策和服务的针对性等关键因素。
虽然国外没有对网络问政这一概念进行相关研究,但是西方学者对于网络政治中的公民参与、电子政府、网络治理的相关研究对于我国提出网络问政以及进行广泛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