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议“康乾盛世”辉煌下的隐忧

浅议“康乾盛世”辉煌下的隐忧

作 者:刘婧婧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马尚一中 255030

         “康乾盛世”,严格地说,是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到嘉庆四年(1799年),也就是说从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末这一个世纪又几十年的时间。它是清代268年的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盛世。然而,此时的世界正在进行着大变革,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在飞速发展。年仅100多年的历史,就彻底地改变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中国由一个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急剧地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一蹶不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关于这一方面,在史学界的研究认为:中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但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严重地阻挠了中国发展的步伐。在外国侵略与国内动荡下一蹶不振,陷于贫困,落后和长期危机之中。本文的意图在于阐述,由于在“康乾盛世”的辉煌下存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隐患,使中国逐步在世界上落伍了。
        在表面的繁荣下存在着隐患,表现在经济、政治、外交、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诸方面,这些隐患造成了中国在近代落后挨打的局面。
        (一)经济方面:物价持续上涨。这一百余年间物价并不是持续递增的,而是物价有升有降,但总的趋势是沿着一条上下波动的曲线缓缓上升。身历乾、嘉、道三朝的江苏金匮人(今无锡市)钱泳说,雍正、乾隆初,那里的米价每升十余文。乾隆二十年(1775年)虫荒,涨至三十五文,后连年丰稔,价渐复旧,但每升十四五文为常价。至五十年(1785年)则每升五十六七文。自此以后,无论荒熟,总在二十七八至三十四五文之间为常价。总的来说,如果把康熙晚期以来的物价的走势放在一个长时段观察的话,说它是“持续上涨”的,物价的持续上涨,到乾隆晚期已经影响到国家的财政、经济、金融、交通,特别是吏治等方面的严重问题,僵化不便的财政体制首当其冲,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而掌握中国命运的乾隆皇帝仍然固守追求稳定的基本政治目标,甚至为此而不惜以牺牲发展与改革为代价,为以后的发展种下了隐患。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激化了阶级矛盾,使经济出现了繁荣下的停滞。
        重农轻商,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对手工业实行高额征税,低价收购,无偿摊派。康雍乾时期,政府认为工商生产不是社会的根本。政府控制工商业,能够挣钱的行业都被控制,重要的有利可图的都被政府控制,不让大家经营,更谈不上竞争。在思想观念上,鄙视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的高下依次是士、农、工、商,士的社会地位最高,商人的地位最低。其重农轻商的思想为中国日后的闭关自守埋下了伏笔。
        (二)政治方面:政治腐败,贪风炽烈,有立法、司法上的失误,有社会风气的奢靡颓废,有官场风气的败坏以至清官无法为也不能为,有官吏道德自律堤防的普遍溃决,也有官员的养廉银不足以养廉的实际问题,等等。但最重要的是,极端专制不可克服的痼弊,具体表现是皇权过度膨胀和与此相关的地方军政首长权力过大。归根到底,是皇权极于巅峰下不受监督和制约的专制政治体制出了问题。制度是否进步或完善,主要看它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
         (三)外交上:闭关锁国也是清朝盛世中的隐患之一。这是明朝开始发展起来的,到了清朝更为严重。清朝政府,自认为是天朝大国,别的都是一些蛮夷小邦,不与外国有经济、贸易的往来。清朝拒绝开放,排斥变革,拒绝交流。这一方面对经济损害很大,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前进,限制贸易,无疑也就阻碍了经济的前进;另一方面对中国人民的思想也是束缚,看不到外面的情况,视野受到限制。由此,眼光就狭隘,看不到世界之大、事物的复杂性以及历史发展的迅速。
         实行闭关锁国,拒绝进行改革的失误和教训,是足以发人深省的。极端的闭关,把中国与西方之间的距离大大拉开了。外交上的闭关锁国,帝王排斥改革的现状奠定了中国日益落后的基础,对后世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后继的历史不可辩驳的教育了我们。这就是所谓的: “殷鉴不远,在夏后氏之世”。
        (四)思想文化上:禁锢思想,大兴文字狱。中国自从汉代武帝以来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准许其他家的存在。宋朝以后进而发展成理学,其中有许多落后的东西。思想中生动活泼的东西被扼杀,思想的禁锢前所未有。自秦始皇焚书坑儒成为思想文化专制的始俑作者后,历代的统治阶级大兴文字狱。议论时政、撰写史书,往往带来杀身之祸。于是,人们噤若寒蝉,思想上难以解放,更谈不上活跃。清朝的文字狱比秦汉、比明朝要严重广泛得多之又多,时间也长得多,不但规定苛刻,而且面广,动辄斩首、弃市、凌迟、门诛,甚至灭九族,连已经死了多年的都要开棺戮尸。康雍乾三代,搞文字狱一个比一个厉害残酷,时间长达100多年。
        文化上的禁锢使中华多少灿烂文明付之以炬,民众开化受到严格限制和束缚。人民日益愚昧,国势日益衰败,在强大的列强面前,不堪一击。当列强的大炮敲开中国的国门时,渐渐开启了西学东渐的历史。但假使我们能够主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或许我们就不会遭受侵略和苦难。
        (五)科学技术方面:轻视科学,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古代科学曾经非常发达,但是后来逐渐萎缩。科举考试考的只是四书五经。自然科学被排斥在科举之外,被认为是奇技淫巧,不能登大雅之堂。古代数学书已经失传,在乾隆编辑《四库全书》的时候才发现。明朝永乐(1403-1424)年间,中国能造世界上最大的船,有世界最强大的舰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有几次多达二万七千人,远达东非。明朝末年军队已普遍使用火器,在造炮技术和火枪质量上与西方没有多大差距。而康雍乾三代这100多年的耽误,彻底沦落于被动挨打和任人宰割的地步。
        对科技的不重视,忽略科技发展,使中国古代科技强国的历史日渐远去,造成了后世几百年的落后。“康乾盛世”没有承继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使中国为世界科技强国之林所抛弃。此后,我们为追赶西方科技,付出了数百年的艰辛探索。
        一言以蔽之,康雍乾社会并非全面发展,只是某些方面强大。一个社会的健康运行需要各个部门、领域相互配合协调发展,农业、工业、商业、科技、思想等诸方面,齐头并进,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否则,一个领域上不去,就一定会影响别的领域也上不去。这是“康乾盛世”潜伏的根本危机所在。而西方的发展是全面的,顺义历史发展潮流的。不论是政治上的资产阶级革命,经济上的工业科技革命,还是文化上的文艺复兴,这些生产关系、生产力、思想上的变革犹如一剂强化剂,推动了西方世界文明的发展、强盛。而中国的封建专制、自然经济已不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国的落后是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