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理教师需要将这些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行挖掘,整理,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入手,选择身边的、有直观感受的地理现象学习新知识;从时事入手,了解生活热点,引起共鸣;开展调查实践活动并运用地理知识对生活现象进行解释,让生活中的地理成为教学的有效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去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生活中的地理;生活实际;时事;网络;实践活动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树立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而现代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力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地理核心素养。要使学生学到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提是学生能够在我们的课堂上静下心来,走入我们的课堂,参与我们的课堂教学,而如何让学生走进我们的课堂,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人往往会对自身的事情更加的关心,也更加的易于接受,像日常生活中的警示语"珍惜生命,守法出行"换成"母念妻等娇儿盼,愿君平安把家还"更加易于人们接受遵守,因为看到后面一条更加容易产生代入感,与我们自身更加贴近,因此学习也是一样,生活中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容易将学生带进我们的课堂。
地理学科中的许多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如白天黑夜的变化,季节的转变,饮食的差别等等。同时,现代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政治、战争等,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作为地理教师我们需要将这些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行挖掘,整理,让它们成为我们教学的有效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让学生进入我们的课堂,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去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最终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总结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让学生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生活实际入手,探究生活中的地理
人们对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容易接受,同时也容易被人们所忽略,而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解读了解的话,所形成的感官印象也最为深刻。例如,在讲授《气候》第三课时《气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时,首先询问班级里有没有外省的同学,并让他们介绍了自己家长的特色菜和特色饮食,然后再找本地同学说一下本地的特色菜和特色饮食,并引导学生分析两者的区别,然后找出这些地区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让学生分析两地的气候特点,然后结合自己家乡特色饮食的特点,分析这一特色形成的原因,并进行反问将两地的特色进行交换可不可以?进而让学生分析原因。这一过程看似是在聊天,介绍自己家乡的饮食特点,实际上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继而用学到的地理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更好地了解了气候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从时事入手,了解生活热点,引起共鸣
关注新闻时事不仅是一种生活时尚,同时让我们了解更丰富的地理知识。生活时事既是考试的热点,同时也能很好地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社会生存能力。通过对当前世界热点的背景、缘由、过程、发展趋势等的解析从而了解发生地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状况,更益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例如,在中国的地理《人口》一节中,利用现在热议的"二胎政策"进行讲授,出示漫画"只生一个好"、"单独二胎"、"非独二胎",然学生分析前后三幅漫画分别说明什么?再进一步分析我国计划生育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发生这一变化?在这一系列的追问让学生了解我国计划生育内容的转变,然后播放微视频《我国劳动力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年龄结构》印证学生分析。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状况,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念,更好地理解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形成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三、善用网络、科教频道学地理,拓宽视野
本校是一所乡村中学,还有60%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因此受客观因素的影响绝大部分的同学视野相对而言比较狭窄,地理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视野的宽泛度影响着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在这种情况下我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旅游地理社团,以社团活动为依托播放一些纪录片,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自身生活外的地理生活。例如《远方的家》《边疆行》、《地理中国》、《航拍中国》等,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我发现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热情明显上涨,而且有了这些纪录片的帮助学生的视野打开,对于一些理论性的知识更加易于接受,
四、课下小调查,实践出真知
开展实践活动并运用地理知识进行解释,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单单是看和说,还要自己去找一找,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例如,在讲授《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前,让学生回家拍一些自己村子周围山坡或坡地处有植被覆盖和无植被覆盖的土壤情况,并让学生解释两者产生差异的原因?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植被覆盖状况对于水土流失状况的影响。通过这次调查后讲授《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时,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纷纷畅所欲言,问题分析到位,解决措施完善。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地理实践,自己心中有数才能畅所欲言,实践诱发思考,思考解决问题。
地理源自于生活,生活的地理"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活的地理"真",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生活的地理"实",有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的地理"广",有利于提升学生素质。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让地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勇主编.初中地理《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2]http://www.chinaqking.com/yc/2011/178210.html
[3]http://news.sina.com.cn/c/2017-04-12/doc-ifyeayzu76235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