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关于高职护理专业《社区护理学》说课程设计与实施

关于高职护理专业《社区护理学》说课程设计与实施

作 者:杨 婷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643000 )

摘   要:说课程是教研改革的重要基础,是教师对所受课程进行深入剖析、深入认识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间、课程间的交流与学习,以提高教师素质,实现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社区护理;说课程

一、课程定位
1.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促进人们和社会健康的重要组成内容。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医疗保健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之一,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1]。
2.课程性质
《社区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 ,它是在护理学、公共卫生学、预防医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基础上,在护理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门应用型学科[2]。
3.学科地位
作为护理专业二年级的专业必修课,《社区护理学》属于专业方向课程,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学科。
二、教学目标
从护理专业讲,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专业基础、娴熟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这个目标下,我们《社区护理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社区护理人才,为护理对象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可及性的社区卫生服务。具体划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
三、教学内容
(一)选取教材
我们选用邹金梅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的十二五规划教材《社区护理学》第一版。该教材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为依托,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着重培养学生的社区护理岗位工作思维能力。由于教材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我们删减了《公共与环境卫生》。同时在教学中还参考其他相关教材,并融入相应配套练习,巩固学生专业知识。
(二)教学模块
为了让学生系统学习,我们把《社区护理学》分成五大模块:社区护理概述 、社区护理工作方法、以个人为中心的护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以群体为中心的护理。课程几乎囊括了护理学各个学科,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对于专业特色内容就要多讲、精讲(如,健康教育);对于交叉学科涉及内容则略讲(如重点人群保健),既优化了教学内容,更提高了教学质量。在课时分配上,本课程共计32学时,其中理论课24,实训课8,理论与实训的比为3:1。
(三)课程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1.课程重点
(1)社区不同于临床的观念,从治疗到预防,从个体到群体;(2)开展社区实践,把理论转变为实践。
2.课程难点
(1)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内外妇儿中所涉及到的交叉内容。(2)《社区护理》不是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科目,学生重视程度不够。(3)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3.解决方法
(1)转变观念,虽然社区护理是内外妇儿护理学的综合体但社区开展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技术为一体的"六位一体"基层卫生服务;(2)加强实践,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模拟社区及家庭环境开展健康教育、家庭访视活动,强化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认同感和职业素养。(3)多元化考核,把期末考核细化,考核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四、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学情分析
经过前两年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临床专业理论知识,形象思维活跃,理解力较强,但和社区接触较少,沟通交流能力有待提高,有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所必需的耐心、爱心,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学情、教学资源,我们采取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教学等多种方法。(例如"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块中,我们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对社区真实案例的讨论制定具体对策,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文献信息的整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变"被动的苦学"为"主动地乐学"。)
(三)教学手段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辅以多种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及影像资料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QQ、微信等网络平台实现了与学生沟通的零距离;实训室和社区实践为学生岗位对接提供了基本保障。)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以"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块为例,对教学过程进行阐述。
1.对学群学
学生以5-7人为小组讨论学习课本和学材,并完成基础在线题。
2.小展示
任务一:根据能力升级题案例一提出该家庭的类型并绘制其家庭结构图(粘贴板展示)。
3.大展示
任务二:根据能力升级题案例二针对该家庭目前的情况进行保健指导(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对家庭实施健康教育)。
五、教学质量保障措施
(一)教学资源
我院拥有两所三甲医院,借助"一校两附院"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此外我们和自贡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共同打造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深入社区走进家庭开展家庭访视、健康教育等活动。
(二)考核评价方法
1.学生考核
学生的考核,不是一刀切,由平时成绩、期中考核、期末考试三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20%由平时作业+出勤率+课堂提问构成;期中考核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完成调查表评分占期末总成绩30%;期末学生闭卷考试成绩占期末总成绩50%。初步形成课程 "多元化-重过程-考能力" 的个性化考核体系。
2.教师考核
我院建立了三级听课制、学生评教制、教师自评制等教学评价制度,做到了考核结果与绩效相结合、个人考核与系统追踪相结合、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保障了教学质量。
六、课程建设与成效
(一)教学成果
教学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针对教学内容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据此编写了十二五规划教材《社区护理学》;科研课题《社区护理人才服务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已结题,为社区护理人才培养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校企合作
我院与自贡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的协议",使我们的专职教师和社区兼职教师共同携手合作教学,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贯彻落实我们社区护理学面向社区、服务社会的理念。
七、改进措施
《社区护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方向课程,我们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有不足。如: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信息化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组织机构机制不健全、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等。对此,我们从三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青年教师信息化现代化教学水平;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资源,强化社区实训实践的开展;三是加强对外合作,吸纳整合更多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陈起坤.影响城市社区医疗就诊的制度分析--对广州市越秀区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项研究[D].中山大学,2010.
[2魏茜.社区护理教学和社区护理发展现状与对策[J].山东青年,2015,(6):41-41,44.DOI:10.3969/j.issn.1004-0927.2015.06.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