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以及难点问题所在,担负着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书面交际能力以及领悟能力的重任,但就是语文教学中这一重要环节,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时常就是教师拼命的讲、拼命的教,所取得的效果却是微乎其微,那么如何改善作文教学中这一现状呢?如何有效的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就从有效教学的涵义,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二、有效教学的有关涵义
在上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教育科学化运动中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理念,目前有关有效教学的涵义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从教学过程来看,就是用教学投入以及教学产出来进行界定,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以最少的时间、精力、物力等投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以此实现的教学目标,称为有效教学;另一种是从教学效果来说,就是从学生的学习成果来界定的,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及教学之后愿意进行学习,实现了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目的,也称为有效教学[1]。
其实有效教学的目的就是对改进现有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生。现在初中的作文教学中还时常会出现低效,甚至于无效的现象,教师们往往教的也很辛苦,学生也在努力的进行学习,但是就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们时常喊作文难教,学生时常倾诉作文难写,那么为什么会在初中的作文教学中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还得对初中作文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说起。
三、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现今初中作文教学中所出现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有:(1)过分拿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教学有其本身的特殊性,不会像数理化一样,老师把学生不会的地方讲解,学生把不明白的地方弄明白,分数就可以立马提高,但是作文分数不是这样来的。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把平时生活中、学习中所积累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写出来的。如果过分的拿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但现实中,教师、家长、学校普遍存在以为追求分数的现象,初中的学生本就处于叛逆期,不想受到任何的束缚,这样在作文的写作中,学生大部分就是应付的态度,东拼西凑,弄够字数交了就成了,所以普遍出现了作文质量低,没有任何个性的学生作文,也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2)写作文只为应付考试。我国的教学严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所有的学习只是为了考试。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们也在广泛的普及这种思想,但是却忽视了作文本身的要求。作文是一个集兴趣、习惯、思维模式于一体的综合表达方式,想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思维模式、认识水平等等进行有序的教学。但在现实的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学们只是围绕着哪几个应试题目,不断的进行训练,从不在意学生的兴趣在哪里,从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到哪一步了,曾有学生抱怨:“天天让我写《我的老师》,我才上了几年学啊?哪里认识那么多老师啊?”这就已经引起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还是这样就为了考试来进行作文教学,无论把这几个考试的题目训练多少遍,都不会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只会影响学生的作文兴趣。(3)教师在批改作文过程中,存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只是把修改的地方改过来,但从不给学生将为什么这样改,改成这样有什么效果等等,学生看到来时把这个地方改了,改就改了吧,从不去想为什么这样改,下次写作文还是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的。还有的教师在做批语的时候,就是一些“描写生动”、“中心思想突出”等等一些概括性的语言,根本没有让学生明白具体哪里好,哪里不好,哪种形式可以继续采用,哪种又是不太适合的地方等等问题,这样又怎么会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2]?
四、有效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的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作文感兴趣了,才能有力的促进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初中的学生叛逆性强,但是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只要有效的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师就可以事半功倍,并准确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题目,而不是每次都是老师把题目定下来,每个学生的兴趣不同,脑子里的东西也不同,教师们可以把这段时间想要定的题目,一次全部写出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挑一个或者几个进行写作;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口头作文,字数不限,自己挑题目随便说,哪怕只是街头小事,这样立马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让学生把自己所说的记录下来,不但达到了写作文的目的,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2)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改变批改作文的方式。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一大部分学生总是感觉没有什么可写的,或者不知道从何下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学会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例如在讲解语文教材的时候,遇到某一现象,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考我要写这种现象应该怎么写等等,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又拉近了作文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作文就是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另外也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积累一些名言佳句,并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等等方式,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到有东西可写,并愿意写。改变教师的传统作文批改方式,比如,教师指导学生之间相互批改,最后老师再把学生之间批改的作文查看一遍,把不合适的地方找出来,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教师进行批改的时候有,注意提一些具体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对于作文中问题比较大的学生,可以进行单独指导[3]。
[参考文献]
[1] 程梅, 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初探[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11(4),136-138
[2] 谈青松,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2,12,439-440
[3] 李巍,激发写作兴趣重视自由实践积累经典素材改变批改方式——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探析[J],文教资料,2011,18,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