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唐诗历史悠久,语言精炼优美,并富有音韵美、节奏美、和谐美等特点。大量诵读,可以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发展学生的语言,对学生大有裨益。
关键词:唐诗;小学语文;鉴赏能力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她以其铿锵的声韵,如画的情境,醉人的芬芳"一直受世人的青睐,千余年来传诵不歇"。如果让学生大量诵读,反复吟诵,可以增进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发展学生的语言。继承和吸取古诗文的精华,做到古为今用,对学生大有裨益。郭沫若同志在回忆家庭教育时就认为母亲在他幼年时教给他好些唐宋人的绝句,是使他后来走入文艺生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小学古诗文教学并不甚理想。课内古诗文的教学绝大多数教师还是秉承传统,采用"讲解法",即按逐字逐句地解释理解,然后让学生串讲诗意,最后背诵默写的步骤进行教学。
我们需要对唐诗的教育功能进行新的认识,感悟诗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使学生认识美,进而在情感、人品、审美观等方面有所提高。
二、鉴赏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一)从诵读中欣赏意境之美
课本中的唐诗都是精选的,既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既情调健康,又意境开阔,形象鲜明,脍炙人口。其中都有极其丰富的美的因素,如"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是壮美;"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给人以柔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宁静幽雅的静态美……读了这些诗句,闭上眼睛一想就好像已经身临其境。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审美的主体——学生,发现美,欣赏美。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就是建立在多读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地读,可以感知文章用词的准确、构思的巧妙、情景的感人等。
另外,学生记忆力特别强,坚持天天读一点,天天背一点,小时候背会的古诗,可以终生不忘。唐诗语言精炼,准确鲜明,有强烈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只要通过反复吟诵,学生就能自然进入审美的感知过程,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产生美的愉悦,达到一种美的和谐。
(二)从想像中感悟创造之美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通过多种形式自主欣赏、自我感悟、合作探究、创造想像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也就是把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转化为想像能力、创造能力的过程,能促进思维和语言的和谐发展。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诗人集中凝练,或跳跃略省了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以及诗人未尽之意,加以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可以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接着让学生把对唐诗的理解通过说一说、画一画、演一演、唱一唱等各种方式表达出来,进行再创造,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
想一想、说一说: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诗人为什么要寻隐者,与童子寒暄了什么,问些什么,诗中都略去了 。在诵读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从诗人与童子的答问中去推测人物当时的语言,填补诗中的空白情节。
想一想、演一演:模仿能力强,是儿童的特点。古诗中恰当的动作、语言,让学生亲自演一演,那么学生就会兴致勃勃地主动地去学。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教师让学生展开想像,演一演儿童追赶黄蝶的情景,自然地激发了形象思维,并在其的支持下,感悟了诗句,发展了语言。
想一想、唱一唱:有时采用唱一唱的方式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更能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如教学《静夜思》、《寻隐者之遇》等古诗时可让学生学着古人的样子自定曲调,自由吟唱。
转变教学观念之后的全新的唐诗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展开充分地想像,并能激发学生创新欲望,获得创新体验,体味创新的乐趣,激发出新的更高的创新情感和动机,以更大的兴趣去进行新的创造性活动,从而创造更多的美。
(三)从启迪中丰富心灵之美
唐诗是中华民族人文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辈前贤智慧的结晶。背诵唐诗可使学生领会诗中的真善美,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我认为这就是唐诗在小学教学中最大的收获,在不知不觉地诵读过程中收获了最美的心灵之花。
常言道,"知书达理",一个通情达理、心胸豁达的人,一般没少读哲学方面的书籍,没少读富有哲理的诗歌。诗歌富于节奏美与韵律美,尤其是大气磅礴的豪放派诗歌,能让人胸襟开阔,气量大增,热爱生活,珍分惜秒,有利于身心健康。读李白的《将进酒》,让学生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信心百倍,高扬生命的风帆,乘风破浪,不断进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育学生要积极奋发。"少壮不努力,老大途伤悲"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还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等,对学生有很大的启迪和激励作用,当然这些千古名句中丰富的内涵,孩子们不可能就完全体会得了,但它在缓缓地吟诵,似懂非懂,在细细的品味中随着人生阅历的脚步,逐渐明白它的哲理,净化着心灵,陶冶着情操。
唐诗历史悠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诗人如光灿群星,诗作似浩瀚海洋,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陶冶着中华儿女的思想情操。而唐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引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而且还将通过美的事物和形象、美的理想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情感和思想,去塑造他们美的心灵,进而收获更多的美。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唐诗教学,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 《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5月第10次印刷,12-12.
[2]祝征宇.《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M].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年8月第1版,10-10.
[3]冯克正,赵敏痢.《中国古代诗歌选读》[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2004年9月第5次印刷,12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