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阐述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外在表现及通过"三到"和"八引导"使初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进而培养其学习自信心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对策思考
引言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时应做到:积极创设情景,震撼学生心灵,竭力调动学生兴趣;给予思考机会,体验成功情感,不断提高学生信心;发扬教学民主,平等互动交流,积极激发学生思维;延伸拓展阅读,结合生活实际,充分扩大学生视野[1]。
一、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外在表现
初中学生在感知、观察方面更富有目的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稳 定性,在思维方面开始形成理论思维,具有组织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同时,初中生情感丰富,关心社会,富有理想,向往未来。但目前我们的学生一入初中就被牢牢地栓在应试的战车上,内心承受巨大压力。他们怕考试、怕老师、怕学校,在压抑、恐惧下,他们的生活失去色彩,厌学情绪弥漫。作者在几个月的教育实习实践中也深深感悟到,忽视情感因素,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无论老师课堂上如何争分夺秒,无论学生课后如何加班加点,总是事倍功半。大多数学生在学业上收效甚微,尤其是疲劳作战会危害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当前,农村正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九年一贯制,特别是实"两基教育"以后,许多小学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都被"拉"进初中,有的乡村中学的学生数学成绩只考得十多分,但在班上也还算是中等水平的学生。作为农村初中的学生,他们生活空间比较狭窄、经历的少、见的也少[2]。学生家长大多是靠干体力劳动来养家糊口,有的家长甚至常年在外出务工,学生是与扁担大的一字都不认识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学生从家庭中得到的文化教育较少。这样的生活、学习环境致使大部分学生学习没有自信心,更谈不上对数学感兴趣。学校偏离中心城镇较远,教学设施缺乏,设备落后等一些因素致使大部分农村初中生的整体素质比较差。
二、如何引导初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培养其学习自信心
如何引导初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这是数学教法研究的重要课题。作者认为,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坚持"三到、八引导",把握初中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进而爱学、乐学、会学、学好[3]。
(一)引导初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三到"
"三到",即教师要做到心到、情到、人到。能够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忘,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从而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邀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使师生心心相印,肝胆相照。课堂步入一个相容而微妙的世界,教学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最富有创造性、最激动人心的"精神解放"运动[4]。
(二)引导初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八引导"
"八引导",即学科价值引导、爱心引导、兴趣引导、目标引导、竞赛引导、环境引导、榜样引导、方法引导。
1.学科价值引导
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学科价值,懂得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知识。一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悠久历史;二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与各门学科的关系,特别是它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要让学生明白当前的数学学习与自己以后 的进一步学习和能力增长的关系,使其增强克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自觉性,主动积极地投人学习。
2.爱心引导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主动关心他们,征询他们的意见,想方设法让他们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向他们奉献一片挚诚的爱心。
3.兴趣引导
一是问题激趣。"问题具有相当难度,但并非高不可攀,经努力可以克服困难,但并非轻而易举;可以创造条件寻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并非一蹴而就";二是情景激趣。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直观典型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目标引导
数学教师要有一个教学目标体系,包括班级目标、小组目标、优等生目标和后进生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都有前进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其目标要既有长期性的又有短期性的,既有总体性的又有阶段性的,既有现实性的又有超前性的。对于学生个体,特别是后进生和尖子生,要努力通过"暗示"和"个别交谈"使他们明确目标,给他们加油鼓劲。
5.环境引导
加强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优化学习环境;开展"一帮一"、"互助互学"活动;加强家访,和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征求家长的意见和要求,使学生有一个"关心互助、理解、鼓励"的良好学习环境。
6.榜样引导
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心中的榜样,一是要在教学中适度地介绍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二是要引导学生向班级中刻苦学习的同学学习,充分发挥榜样的"近体效应";三是教师以身示范,以人育人。
7.竞争引导
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建立竞争机制,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和排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比、学、赶、帮争先进。
8.方法引导
在数学知识教学、能力训练的同时,要进行数学思维方法、学习方法、解题方法等的指导。总之,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多方面的,其消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与此相应,引导中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也应是多样的,没有固定模式。我们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改进教法。引导学生自觉消除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让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这块园地中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循循善诱,对男女同学交往不能横加干涉,当众批评,要正确引导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同学友谊,要成才先成人,激励机制要落实到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每天表扬进步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并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三、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对策思考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发展与形成,既是学生自己自觉培养的过程,又是受外界环境影响的过程。并且还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之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必须以知识技能为依托,与知识技能的获得过程统一起来,这样情感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知识的传授往往借助语言、板书、实验等方式和媒介来进行的,其中的语言具有很大程度的便利性,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但使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
首先,教师要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原因一是因为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的地方,其方言肯定有所不同。由于语言的障碍,导致思想不能正常交流,学生就会产生情绪上的烦躁,信心上的不足,对教师的不满,致使学生自暴自弃,对数学失去兴趣。原因二是因为普通话本身的抑扬顿挫,具有音乐的跌宕起伏,给学生听觉上带来美的享受,像炎热的夏天吃了冰淇淋。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用学生较为熟悉、容易理解、生动、幽默的语言,这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有良好的作用。幽默的语言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淡化人与人之间的许多冲突,勾起心灵的共鸣,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实践证明,风趣幽默的语言具有神奇的诱惑力,巧妙地运用幽默的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强化意识。
教师对学生的肯定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鼓励学生再接再 厉,积极向上,明辨是非。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佩奇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就是把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不下评语。第二组下好的特殊评语,第三组根据具体情况下对应的评语,结果出现三种不同的结果。第一种不下评语容易使学生有消极思想,缺乏学习积极性,效果最差。第三种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下对应评语能使学生觉得真实可信,效果最为理想。在这三种评语中,第二种特殊评语的内容没有针对性,只有表扬没有批评,这样虽有激励作用,但效果介于另外两者之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评语,能使学生感受到劳动后又被老师认可的成功的喜悦感,这无形中给学生一种鼓励,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由于初中数学学科的兴趣具有一种个性化的心理倾向特点,它在每个学生身上的表现各不相同,因此它具有不可把握性和不可控制性。这些都给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农村中学的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主动地发展学生的思维,适时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观察思考、独立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晓玫.小学数学教学研究[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陈素仙.如何激发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创新教育, 2008(2)
[3] 卞瑞峰.浅谈激发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现代教育探索,2008(18)
[4] 顾迈南.华罗庚传[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