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谈高中物理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着力点与策略

谈高中物理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着力点与策略

作 者:黄羽翔 (清原县第二高级中学,辽宁 抚顺 113300)

摘   要:本文在阐述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着力点,并从转变教学观念、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界广泛讨论和关注的热点。如何能够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逐渐转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实践和研究的课题。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教师,在新一轮的课改即将拉开帷幕之际,应该思考和研究如何培养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所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品格。核心素养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文化基础以及科学精神,还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管理生活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勇毅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的实践创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不仅关系到学生目前的学业和生活,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有着极其深远和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能够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而不仅仅局限在"教书"之中。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核心素养的观点自提出以来备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大势所趋,结合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强化他们的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理解方面的教育,培养他们充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去理解自然现象以及人文环境,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加强他们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二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以及积极进行实验探究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多种形式的科学思维,让他们掌握实事求是的实验探究方法和意识,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三是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进行科学的探究和交流,在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当中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素养的要求,这些要求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绝对的引导作用和框定作用,因此想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观念,将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重点,这种教育观念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验探究的精神要求不高,这就使得学生们往往有较好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但是缺乏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不能够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人才。新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师将科学思维、创新思维以及探究精神等时刻贯穿在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们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下逐渐形成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三定律的时候,教师们要秉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观念,利用探究验证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们在验证和探究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也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素养。如给学生们提供拉力计、砝码、弹簧等实验物品,再给出第三定律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们自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并鼓励学生思考和展示实际生活中第三定律的运用场景,在实验的时候对学生们进行分组,让组内的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实验,还能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摒弃以教授知识为核心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将对学生的教育放在核心位置,充分发挥物理课堂育人的功效。
(二)注重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直接对学生进行某些品质的教育和培养,起到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反而是那些渗透性的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主要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自身品格和素养对学生的感化,另一方面是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渗透。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表现出对物理学科充分的好奇心和研究热情,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表现出自己对科学研究的质疑精神,教师的这些品质和素养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展示科学实验假设构思和实验的过程,通过这些知识理论形成过程的展示,向学生们传达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以及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等方面的信息,让他们能够认同这种素养,并逐渐向这些优良的品质靠近,同样能够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教学电子感应相关的课程时,教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讲述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将法拉第是如何产生电磁感应猜想,如何进行实验设计以及如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向学生们进行细致的讲解,让学生们在了解科学结论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于科学正确的态度以及责任心,通过这些伟大科学家的严谨认真、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感化学生,让他们产生认同感,同时积极的进行实践。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学生适应社会快速发展,掌握学习技能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认知思维,并通过引导使学生们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们去思考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例如,在教学电磁感应这一章节,可以给学生们提问为什么高压电线之间要设置安全距离,让学生们用电磁感应相关的知识进行解答。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问,轿车防抱死系统最基本的物理学原理是什么?用这些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引导向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之间的区别。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学科帮助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思考和理解,例如在讲解力的分解和合成时,可以引入位置变换关系的相关知识,甚至可以将向量计算的方法运用到力的合成和分解上,这些跨学科的解释,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思维的角度,培养学生更多的思维角度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者能够接触到的问题,并且与高中的物理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着力点,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以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措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学生们打造成能够适应新时代、新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金瑞. 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核心素养[J]. 中国民族教育,2017,(05):65-66.
[2]曾雪琴.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146-147.
[3]张友生. 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J]. 科技信息,2014,(10):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