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安全,学校管理的生命线

安全,学校管理的生命线

作 者:柳 霞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昊德宸鹏兴幼儿园 518000)

摘   要:幼儿园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家庭的根本利益,做好幼儿园的安全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幼儿园的安全隐患,与广大幼儿的健康成长直接相关。本文首先根据本人所在幼儿园的一个安全案例为起点,在该安全事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锁定幼儿园的安全管理问题所在,认真反思并总结经验。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学校管理

背景信息
2015年我负责三个班级的英语教学,中三班,大二班和大三班,其中大三班的孩子是在幼儿园的第四年,这个班级四年当中换了三个班主任,我也是该班四任英语教师中的第三任英语教师,这个班级的班主任同时是年级组长,加上幼儿园事务繁琐,该班的班主任经常外出,所以带班的任务主要是副班老师。
案例呈现与分析
一、幼儿独自回家的安全事件
2015年11月份,我和副班丁老师带大三班放学,主班老师正好被学校领导请去处理其他事情,这天有3个孩子林翰泓,聂婉婷,康承萱晚接,在过了接送时间点家长还没有出现,我和副班丁老师将三个孩子带回教室,丁老师回教室后在电脑旁整理资料,我在走廊整理材料,这三个孩子原来在教室的座位上玩小游戏,接着三个孩子到走廊外的后花园玩耍,后来聂婉婷妈妈来将孩子接走,五分钟后是康承萱妈妈来教室接孩子,我从走廊里叫人,就康承萱从后门进教室,我看只有她一人,就问:林翰泓呢?康承萱回答:他从操场跑过去从前门进;从后门绕操场过来估计需要1-2分钟左右,我请康承萱去将林翰泓找来,康承萱走了一圈说:柳老师,林翰泓不见了!
这句话像根针一样刺进我们老师的心脏,班级老师马上起身从前后门去找孩子,都没有看到,在向康承萱了解了情况后,让她先回家,其他班级的老师也帮忙到处找:操场,教师,卫生间,食堂,四楼天台,音乐厅走廊,会议室门口,都找遍了不见人,保安帮忙查监控,都没有查到!
所有老师的心都悬在空中,主班老师听说后马上带着通讯录沿着孩子回家的方向一直找到孩子的家楼下,同时赶紧给孩子的家长打电话!孩子家长接到电话后也非常着急,赶回家后发现孩子正在家里和姐姐一起看电视!学校这边我和丁老师已经要找的急得哭了,收到主班老师的电话说孩子已经在家里时,我们才舒了口气……
二、回归事件 探究原因
1.幼儿独自回家的整个事件回顾
在康承萱妈妈来接孩子的时候,康承萱从后门进教室,所以我看到了;但是林翰鸿独自从操场绕到教室的前门,而且他没有选择进教室,而是选择独自回家,所以在康承萱再次从前门绕到操场去找林翰鸿时,没有看到人;而在林翰鸿经过保安岗亭的3秒钟,保安人员正好离开去厕所,当他走到校门口时,正好有晚接孩子的家长开了校门,林翰鸿就乘其他家长开门的机会走出了校门,独自回家,在回家的路上还独自经过了一个红绿灯……
2.幼儿独自回家的安全事件的探因
首先家长方面:
(1)准时接送孩子
家长总有各项事由晚接孩子,如加班、塞车、临时有事等原因,对于接送孩子学校应该建立规则,从小班的家长会上就要和家长沟通好准时接送的重要性,而且这个问题应该在每年的家长会上都作为重点来强调:家长要准时接送孩子!
(2)代接孩子
这个现象在小班会好些,但是中班和大班代接孩子现象频频发生,为了孩子的安全代接孩子应该也要避免,应该严格按照接送卡制度,凭卡接送孩子。
(3)晚接孩子的家长进出校门时要留心,身后有没有孩子单独跟在其身后,如果有要及时通知保安、相关老师或行政人员,及时阻止孩子走失的事件发生。
其次学生方面:
(1)安全教育课题:对所有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对于走失这样的安全事件可以单独作为一个安全课题,进行全园安全教育,而且应该每个学期都做一期这样的安全教育。
(2)对晚接孩子:要求孩子在固定的区域等待不要随意走动,如果家长来接的时候,要求孩子向所有在班老师打招呼:**老师,我回家了,再见!即让孩子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也让老师心里清楚哪个晚接的孩子已经回家了。
最后教师和保安方面:
(1)教师和保安的安全意识:要时刻谨记安全,有任何孩子还在学校的时候,要时刻保持警惕,直到最后一个孩子接走。
(2)晚接孩子要集中固定看管:比如大班的晚接的孩子可以集中在语言区,一起看书;小班和中班的孩子可以在操作区,做些小玩具的拼接或搭建的活动,让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收获。
(3)保安:在放学时段陆续有晚接的家长进出校门,这个时间段非常关键,应该严把最后一关直到最后一个孩子离开学校。
针对这次林翰鸿小朋友独自回家的安全事故,学校开了专门会议,对责任老师进行教育,同时也对其他班级老师进行安全警示,也请保安人员签署了安全责任书,将放学安保事件作为一项安全管理制度确定下来。
三、深入了解  锁定问题
不幸中的万幸是林翰鸿是安全的,这件事情引起了整个幼儿园对安全的重视,也引发自己对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反思!
从我国幼儿园发生的事故类别的分析,安全事故主要以幼儿的磕碰伤、走失、烫伤以及吞咽异物等为主。对幼儿园管理而言,与安全的成长相比,学习知识、体验生活都是次要的,因为,对于初级成长期的儿童而言,安全一定是第一位的,保障幼儿在幼儿园期间的健康与安全,是幼儿园管理环节和全社会都应该重点关注的,并且是幼教工作者的最为神圣的职责[1]。在当前情况下,幼儿园安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制度存在欠缺的情况,一些安全管理工作杂乱无章,致使管理上经常出现缺位的情况,总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补救。
2意外伤害源于幼儿日常活动中,每所幼儿园最常见的一种事故是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意外伤害, 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需要教师、幼儿园管理者和家长的共同维护,但是有些监护人却在防范意识方面表现薄弱,必要的安全知识相对缺乏[7]。
3.幼儿园的活动场地设施设备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滑梯过高、小城堡过于拥挤、海洋球破裂、蹦蹦床上摔倒、秋千绳索的断裂、跷跷板的设计缺陷等 [7]。
 4.由于孩子的自身原因引起的突发性疾病,由于孩子年龄小,没有足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种种原因,如果孩子自己身体出现异常,孩子没有及时表达出来,老师们没有及时发现,这样就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7]。
5.饮食卫生安全, 幼儿在园内的饮食卫生也是潜在的安全隐患 [7]。
四、认真反思 总结经验
学校针对林翰鸿独自回家的安全事件的会议之后,自己的思绪并没有停止,觉得应该将安全作为学校的管理规则制度确定下来:"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以条文的形式,对学校成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共同行为准则作出规定,其作用在于,使学校成员有明确的行为规范,以保证学校各项活动正常秩序和组织纪律,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6]。"
那么幼儿园应该怎样将安全落实在每个细节中呢?幼儿园怎样加强安全管理呢?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有以下建议:
(一)完善相关制度
幼儿的接送制度不完善,门卫的安全意识淡薄,疏于管理,这也是近几年频繁发生幼儿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我园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为此制定了以下措施:
1.要求门卫和园长及值班行政人员,每天孩子入园和离园时站在校门两侧,观察每个孩子的离园情况,确保及时发现孩子是有家长来接送,杜绝孩子自己离园或被陌生人领走来避免意外的发生。
2.与家长签订《幼儿安全接送协议》,与家长达成共识。
3.提醒教职工备档,每个幼儿的父母的电话,如果是陌生人来接孩子,需三方通话确认并让孩子确认其身份等。
(二)加强环境、设施管理,为幼儿创设安全的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在园的基本保障,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在物质环境安全设施的完善方面:
1.是要在幼儿园的安全基础设施体系上加大资金的投入,包括一些安全指示牌、消防设施等。
2.是对已有的园舍建筑、设施设备和户外大型游戏器械定期逐一检查,排除安全隐患。
3.是为幼儿创设安全的饮食环境,严格按照卫生部门办好食堂的要求,制定好各项卫生制度,宣传教育幼儿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饮热水时在教师的监护下,防止了烫伤等安全事故。 
在心理环境创设方面,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化水平,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善待每个幼儿,时刻尊重幼儿,为幼儿营造一个温暖、轻松、和谐的氛围[8]。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幼儿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教师应普及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还应具有学前教育学和生理卫生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幼儿保育和健康等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同时,要提高幼儿教师意外事故的处理能力,在意外事故发生后,幼儿教师一定在有限的时间内及时的做简单的处理,以免发生意外事故后手忙脚乱[8]。
(四)多方位进行安全教育
1.按照幼儿年龄特点开展安全教育课程
将安全教育纳入课程,开展起来才会有章可循,每学期制定计划时,以年级为单位反复选择,反复斟酌,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内容,将其设置在总教学计划中,并在每周开展一次安全教育课,例如:小班幼儿年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弱,安全教育课以入园安全、食品安全及防走失安全教育为主;中班幼儿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此时的安全教育以生活安全、防触电、防溺水安全教育为主;大班孩子规则意识和理解能力逐渐增强,此时,除了一些消防、交通安全教育外,还可以让幼儿自制一些安全标志,将其作品张贴在幼儿园中,感染、提示周围的人。
2.将安全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环节中
安全教育应该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入园时,保健医生和值班人员认真检查幼儿的口袋,如果发现幼儿口袋中有危险品时,询问幼儿的家长,并及时和班级老师取得联系,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孩子们特别喜欢户外活动,户外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场所,比较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活动前要教给孩子正确的玩法,活动中的叮嘱,活动后的评析都是必不可少的;区域活动中手工操作时注意使用剪刀,不在活动室里追逐,打闹;此外,要孩子们自己提高安全意识,如排队时不能拥挤,推人;当出现安全事故时,教师要抓住教育的时机,利用身边的事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3.家园配合,充分发挥家长助教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许多观念都会直接影响孩子。所以,幼儿园要加强调家园合作,在教育过程中,要力求达到家园观念上的一致。如:在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时,幼儿在园学习了交通规则,认识交通标志,家长应在带孩子出去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丰富孩子对交通标志的认识;如在对孩子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时,家长也应配合,让孩子明白什么该吃,该怎么吃等。
家长的职业各不相同,利用这个特点,可以邀请家长助教,发挥优势配合对孩子进行教育。如邀请当交警的家长对孩子进行交通安全教育,邀请医生家长为孩子们进行食品安全及生活安全教育,邀请消防员家长对孩子进行消防安全教育等等。家长资源丰富,邀请不同职业的家长担任家长助教,既丰富了孩子的阅历,又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当中,提高了家园配合的实效性。
4.运用多媒体,身临其境感受
眼睛是我们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生活中看到的许多小事同样是很好的安全教育素材。幼儿阶段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过程,所以颜色鲜艳,富有童趣的故事更能激起孩子的兴趣。针对孩子的特点,设计短小精悍的教育故事,再现一个个生动的情境,让孩子感受到为什么会危险,怎样避免危险,怎样应对危险,例如:对孩子进行自然灾害安全应对教育时,多媒体更发挥了其不可或缺的优势。
提高幼儿对自然灾害来临时的应对能力,成为安全教育中不可缺的课题。但是,许多自然灾害是幼儿没有亲身经历过的,因此,将自然灾害的视频收集,设置在课程中,让孩子通过看、听、说等多种感官,情境、游戏、谈话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体验到潜在的突发事件,学习正确的应对方法。
5.开展安全演习,做好幼儿心理安抚工作
演习是预防、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由于幼儿年龄小,预防突发事件意识比较薄弱,防灾能力差,幼儿园人口密集,因此,开展各种演习工作是势在必行的。在演习前,教师除了教给幼儿正确的应对方法,组织幼儿疏散,撤离,还应做好幼儿心理安抚工作。在幼儿园中,常常会看到有些孩子被演习时的紧张氛围吓哭,这样的现象在年龄较小的孩子身上出现较多,这正是因为教师在演习前未对孩子做好适当的心理安抚工作而导致的。因此,在演习前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安抚工作。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教师应本着:爱心、耐心和细心为孩子们坚守好安全这条生命线。

参考文献
[1]陈曦,吴穹 .幼儿园安全防范综合评价体系初探[J]. 现代职业安全,2009(7):112-113.
[2]李炳珍.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8(11):58-59.
[3]杜月萍.浅议幼儿园安全问题[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5):412.
[4]钟娜. 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 [J]. 教育在线,2009(12):12-13.
[5]朱青娥. 幼儿园安全管理现状与防范体系的构建 [J]. 科教纵横,2013(05):235-236.
[6]张济正. 学校管理学导论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259.
[7]刘芳. 浅谈幼儿园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1.
[8]催继元.关于改善幼儿园安全管理的若千建议[J].创新教育,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