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中小学会计制度下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核算的变化

中小学会计制度下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核算的变化

作 者:杨海林 (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体育处,山东 威海 264205)

摘   要:为加快我国中小学财务管理的步伐,促进中小学会计工作规范、有序进行,财政部和教育部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基础上,重新修订了新的中小学会计制度。新中小学会计制度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并结合中小学的实际就财政补助收支及结转结余进行了改进。本文主要对新旧中小学会计制度财政补助核算变化、财政补助资金结转和结余概述、中小学会计制度财政补助核算的账务处理以及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的核算进行分析,指出中小学会计制度财政补助核算规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此问题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会计制度;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核算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会计核算方面有了新的规定。财政部和教育部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重新修订了新的中小学会计制度,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中小学财务管理的步伐。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引进了公共财政预算拨款以及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等相关科目,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促进中小学会计工作能够倡导新的规范,并且有秩序地进行下去。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在发展过程中,制定了一些新的规则制度,这些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学校自身的发展能力,规范学校的日常行为活动。我国中央政府和财政部门根据国家的发展需求对中小学的会计制度进行了调整,其中财政补助的资金结转和结余核算发生了较大变化,以下就是对中小学会计制度下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核算的具体分析。
一、新旧中小学会计制度财政补助核算变化
在以往的中小学会计制度中,有一些会计科目是直接按照教育经费以及转款拨入等种类进行命名的,比如 "教育经费拨款"和"拨入转款"等,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核算人员在进行核算的时候,无法区分财政补助资金和非财政补助资金的区别,这就给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带来了安全隐患。由于新中小学会计制度的确定,精化了财政补助类的科目,同时设置了新的会计科目用来区分财政补助资金和非财政补助资金,具体有"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和"公共财政预算拨款"这两大类,将财政补助资金核算在这两大类科目下进行,这样就使得资金核算能够准确的进行下去。不仅如此,新的中小学会计制度还明细了"基本支出"这一科目,这样核算人员在做出明细核算的时候就可以在"基本支出"科目下按照"日常公用经费"等会计科目进行,并且在"项目支出"科目下对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二、教育经费与财政税收的关系
公共财政支出从支出方式上,表现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前者包括国防支出、教育支出、财政对农业的支持、政府采购等;后者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和社会福利支出。我国政府的公共支出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1)公共工程支出;(2)公共教育支出;(3)行政管理支出;(4)社会保险支出;(5)医疗保健支出;(6)公共支出;(7)公共文化事业支出;(8)国防支出。
从教育的财政供给看,国民经济发展、税收和财政预算、公共财政支出都影响公共教育财政支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公共教育支出的重要供给因素。税收的多少,决定了财政预算的大小,也决定了公共支出的量,同时也决定了公共教育支出的量。在财政预算中,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反映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度。在财政预算中,公共教育支出所占的比例,决定了公共教育支出的量。
在财政补助支出方面,旧制度并没有进行单独的说明。而新的中小学制度在事业支出科目下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其他资金支出"等层级进行明细核算,此次修改简化我们会计核算工作,提高工作核算效率。其中,财政资金的支出是以财政补助支出明细科目体现的。与旧的中小学会计制度相比,新的中小学会计制度有利于审核其财政资金使用情况与其申请是否保持一致,有利于明确了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和结转动向,从而有利于财政资金的监管。
三、财政补助资金结转和结余概述及存在问题
1.财政补助资金结转和结余概述
财政补助资金的结转是一种资金的处理方式,它主要是将今年未使用的资金转移到下一年使用,这种资金的使用方式主要是以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种结转方式为主要结转的内容,在新的中小学会计制度下,基本支出的结转通常是在学期末进行的,主要是对财政补助的收入和学校中财政支出的资金差值,项目支出结转则是与此相反的,它主要是指财政给予的补助资金与学校财政资金消费的差值,项目支出可以以学期为单位,也可以以年为单位,项目支出结转的对象就是项目的财政补助,由于项目支出的结转对象比较特殊,所以在结转过程中,要注意结转的程序,还要加强对财政补助资金的审核,以此保证财政补助资金结转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
财政补助结余是一种资金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学校在各项任务达到指标以后剩下的金钱数额,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财政补助结余是项目支出结余。在年末的时候,学校都要对资金情况进行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项目是完善的,哪些项目是进行一半就停工的,要对这些项目的资金进行反复的审核。实际上,财政结余的对象是很复杂的,所以在进行审核的时候,要彻底清查。学校的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是不同的,结转是需要转入到下一年进行的,但是结余是不需要转入下一年进行的,这样就省去了很多的步骤,也方便了财政补助结余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2.财政补助资金结转和结余存在的问题
根据新《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规定,中小学校专项资金需专款专用,但在实际中,受地方财力影响,许多学校可能会面临资金周转等问题,教育专款存在被调度使用,不能及时、足额划拨到位的情况。存在诸如:将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解决国家级特岗教师的工资、用于学校新增安保人员的工资及五险经费、用于支付中小学教师工资和学校运行经费、用于支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临时工工人工资、用于教学质量奖励经费等问题。
四、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的核算
我国在中小学会计制度下,将财政补助的结转和结余统称为结转结余资金,同时设置了四个会计科目对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进行会计核算,在新的会计制度中专设了"事业结转结余"科目,这样学校就可以在年末的时候对上述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以及项目支出结余进行核算。一般情况下,核算会出现四种情况 :第一,由于相关原因使得学校当年的预算没有执行,所以剩下的结转资金不得不在下一年继续使用;第二,学校当年的预算没有执行完成,存在剩余资金;第三,预算目标突然终止,存在剩余资金;第四,当年预算目标已经完成,但仍有剩余资金。以上这四种情况都在新中小学会计制度中设置了相应的"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科目。
五、完善中小学会计制度下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核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强化教育主管部门及校长的财务管理意识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少部分地区的中小学核算也做到了比较规范,核算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其原因在于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并且注重对校长财务管理知识的传播及强化。因此强化校长对于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及重要性的宣传应是完善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先导。
2.进一步强化财政经费使用的管理
要规范中小学的经费使用,首先,必须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健全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做到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及时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并对决算进行认真分析;其次,应加强会计核算,按照规定的支出分类科目实行明细核算,详细反映学校的经济活动,加强对专项资金及公用经费使用的管理与监督,定期公布公用经费使用情况;最后,应强化对教育经费划拨的监督,切实保障教育经费能及时划拨到位,杜绝因经费不及时到位而导致挪用资金情况的发生。
3.全方位促进财会队伍的建设
教育部指出各地应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探索提升中小学财会人员待遇的做法。因此中小学财会队伍的建设需抓住几个关键环节:首先是人员的职级发展或待遇提升应有明确方向,比如是否可考虑无论是报账员还是财会人员,只要稳定在这一岗位上到达一定的年限就给予相应职称的待遇;其次是学校报账员的编制问题需解决,没有编制,最终报账员还要回归教师岗位,难以稳定;最后是专业的培训学习需跟上,由于财会人员大多是兼职的,因此业务能力的提升需靠不断的继续教育才能实现。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随着中小学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得学校在结转和结余的工作上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使学校财政部门的结转和结余核算能够准确的进行,相关的财务人员应该按照新中小学会计制度中的相关会计科目进行核算,这一制度的建立使我国财政部门和学校的会计核算取得了显著成就,保证了学校财政部门资金结转和结余的核算能够在中小学会计制度下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杨惠.高校新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及实施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4:9-10;16-16.
[2]孔垂珉,张济建,李靠队.谈事业单位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核算[J].财会月刊,2016,01:47-49.
[3]王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余结转管理模式的变化及影响分析[J].财会学习,2016,09:121.
[4]李珣,谷书平.高校"非财政补助结余":概念辨析及报表列示[J].财会月刊,2014,2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