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 者:王银华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回里镇回里完全小学 26550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培养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说、敢问、敢做的良好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性。为学生的创新思想探索精神的发展营造一个和谐、平等、民主、宽松、乐学、相互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数学王国中自由地探索,从中发现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达门科的乐趣和实用价值。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呢?
一、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首先,教师要有创新精神。教师应成为创新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动开拓进取,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动机,善于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和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幻想报以热情的肯定、鼓励和积极的引导态度,而绝不应用僵化的思想来束缚学生。因为创新往往是意外之作,不少是出于机遇。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二,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较为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所谓的"真理",应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引导学生去自学、去研究、去争论、去自己推理归纳、去做探究性实验;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例如: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在教学《十几减8》时,某学生这样说:"老师,14减8,4不够减8,我是倒着减,用8减4等于4,再用10减4等于6可以吗?"当时老师没有批评这位同学大胆的尝试,而是对他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并与全班同学一起去探索,找到这种解答方法的合理性,把这个新的思路推广开来。这样,虽然学生不了解其中的算理,却让学生找到了新的解题思路,也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教师都应及时的给予肯定,让学生创新的火花燎原开来。
第三,创造一些适应创新能力培养的课余活动。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与未来。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早在1948年就开设了"创造力开发"的课程,日本自50年代中期,各县都创办了"星期天发明学校",1979年又创办了"少男少女发明俱乐部",开展创新思维的训练,学生经过培训以后,发明创新的效率提高了10倍。比如我们学校开设的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的创新欲望得到了满足,而且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妙导入妙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质量是直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动力因素之一。
巧妙的导入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心是愉快的,行动是积极的。观察、思维、记忆等活动就会最有效最主动。导入形成是多样的,设计导入关键是因人因课而宜。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而定,要把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概念当成新知识的纽带和桥梁。比如教学"几分之几时"教师先给学生讲一段《西游记》故事中孙悟空分月饼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翁,望着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馋得直流口水,老翁说:"你们想吃月饼可以我先考考你们。"老翁拿出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分给你们俩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两个每个得几个?"孙悟空和猪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怎样表示呢?孙悟空和猪八戒回答不上。老师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认识几分之几"。这里利用学生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识作铺垫创设新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基础。
三、启发诱导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新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去探索新知识。这对学生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当启发诱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知识,要给学生提供学习思维的空间。首先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已学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的基础上,对问题和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和提高。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板书课题后,你们想知识什么问题?学生争着说:"平行四边形面怎样计算?需知识什么条件?求平行四边形面积与求正方形面积计算有关系吗?"这样促使学生积极寻求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和途径,要让学生用心地思考,每个学生对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给他们留下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使学到尝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小学课堂教学应当遵循学生自主,方法多样,拓宽思路适时升华的原则。通过环节的设计、情境的创设、语言的激励引导,引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自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时刻充满一个愉悦的心情,积极去探索发展,领悟新知,去发展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