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 当前青少年思想教育一谈

当前青少年思想教育一谈

作 者:喻在平 (永昌县第三小学,甘肃 金昌 737200)

摘   要:青少年思想教育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大难题,教育行政部门畏首畏尾,各级各类学校束手无策,广大教师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再加上社会、新闻媒体高度聚焦关注,造成今天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最薄弱软肋。学校不敢管,教师不能管,家长没时间管,孩子们却无所顾忌,胆大妄为,对抗纪律,违犯法律。难道就要让我们的新一代就这样日益娇弱蛮横下去吗,当然不是。在今天社会日益风清气正,我们的党对青少年思想教育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我想,我们不会存在畏难情绪,但同时也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群众思想有所改变,这样我们的学校教育工作才不至于偏离正常轨道。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教育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在我二十多年的教师生涯中,从懵懂的少年孩童到精明狡猾的商界老手,看过的人、经历过的事何止数百,但这几年来,屡屡发生在我身边的事,一件件、一桩桩,由不得你不产生一些想法和思考,也算是做为一名教师的担忧吧,到底中国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未来人才、未来接班人?
二十年前,我们还处于有点像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思想单纯,我们都为能戴上红领巾而几日几夜兴奋不已,也为初中一年级就能加入中国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而自豪骄傲,更为参加工作以后就能因为工作积极出色而被吸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而默默勤奋不辍。这就是多年前我们每一个人走过的光辉人生。但我们的国家经过这么多年的飞速发展,城镇人口数量剧增,高楼林立,家家住楼房、用电器、上网、玩微信,社会已得到翻天覆地的发展,而人的思想也已不同往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络、玩手机,人们已经象在一个村子里一样,发生在万里之外的事,几十分钟后就人人知晓,就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了,谁说这不是社会的进步时代的进步?但正是这些进步,才有了思想上的大开放,而也正是这些全民思想上的进步和开放,影响到了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孩子!
中国的孩子中越来越多产生了暴力倾向,少年犯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有70%的少年犯是受互联网色情暴力内容影响而诱发盗窃、抢劫、强奸等严重犯罪的。而在学校发生的各类青少年不良事件层出不穷,这些难道仅仅是因为社会的高速发展,就一定会有这样的副产品产生吗?如果真是这样,那那些高度发达的国家是否就早已没有了社会秩序?没有了社会文明?我想肯定不是!这肯定有一些事物与我们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还不协调。
一百多年以前,受教育仅仅是一些地主或贵族的专利,穷人家的孩子只能在放牛时学习、读书。几十年前,当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党带给我们的全民义务教育时,部分家长因为孩子获得了受教育的权利而望子成龙之心甚为迫切,希望普通老百姓的孩子也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而激励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才;孩子也因为家长的殷切期望和实现自己抱负实现自己理想而刻苦努力学习,这才有了现在中国的一大片顶梁柱。今天,我们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不仅有"两免一补",更有早餐补助等等,可以说学生在学校不用交任何的费用就可以在窗明几净、网络到班、师资合格的教室里学习,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但与此美好不能和谐共处的一些乱象,难免使美玉破碎、良音杂乱啊!
三年前,一个小小五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不学习,课后不做家庭作业,在回家的路上多次敲诈勒索小同学、老师无数次的谆谆教导、学校领导也多次找该生开导,充满讽刺意味的是,该学生不仅没有迷途知返,反而在校长再次同该学生约谈后,偷偷跑到校长办公室,在校长的保温壶里尿了一泡尿,校长和老师百般无奈,家长也无可奈何啊!
这个学期,六年级有两名学生在家无法管教,不愿学习,课后欺负小同学、放学后勒索其他同学、偷窃自行车等事不胜枚举,在学校老师、领导和学生眼中就是无可救药了。有无数次老师在上课,两个学生在课堂上无视纪律把教室当成了跑马场,课桌敲打得震天响,其他学生根本无法学习,部分学生家长找老师反映情况,找学校校长,找该学生家长都无济于事。老师叫苦、家长叫苦、校长叫冤!
一个小学生能在家里、在学校里,无视纪律、嚣张跋扈,的确匪夷所思,那么初中生、高中生、职高生呢,就更加可想而知了。但该学生一句话道出了原委:你能把我怎么样?你又不敢开除我!小学生也知道一些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你老师不敢惹我,你校长也拿我没办法,你学校也不能开除我,家长更不能把我怎么样;校长、老师作为成人也懂法,不能体罚学生,不能在语言上伤害学生,尽到自己的职责就算了,若有违反,不仅有各类法律法规,还有本地的教师守则、教师八不准十不准等等清规戒律,谁还会去触碰,只要学生在学校没把我打死,我就干我的工作。
我在想,是国家免费的甚至是还要补贴的义务教育政策廉价到无人珍惜,还是提高了学生的人生价值,无人敢惹、无人敢管?打压了教师立身根本的严师出高徒的千年传统,还是学生受社会大量不良因素的影响,才造成了今日教育的诸多尴尬?
如此,笔者想到了一些国家的做法,每个学校都有本校的学生守则,韩国的课堂总挂着一把戒尺,允许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度的管理;美国学校和家长签订合约:学生在学校不服从管理,家长就把孩子领走。
作为当前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教育是不是该在给教育者头上加上层层紧箍咒的同时,给受教育者接受让自己提高生存技能也增加点成本?毕竟太过廉价的东西是没有人珍惜的,我不是说对学生补贴补助是不对的,但至少别让国家和人们的财富培养出的社会渣滓还有着极高智商。同时,对贫困的、热爱学习的那些孩子做一些甚至是更大的补助,是否更有利于扶危济困的人道精神?而对极少数不愿在学校就学的学生放弃补助、加大适当的管束,加大对真正需要补助者补助,不也是在更好地培养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