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活动回顾:幼儿自主游戏整理环节引导方式的研究

活动回顾:幼儿自主游戏整理环节引导方式的研究

作 者:夏春琴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新星幼儿园 311100)

摘   要:在集体教学中提升幼儿的学习远远不够,自主游戏是继集体教学活动外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主要场所。自主游戏是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及需求,创设的较符合该年龄段的游戏区域。幼儿自发的、根据自己的喜好进入区域,与材料、同伴互动,能促进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等多方面的发展。但是在自主游戏后的整理环节常出现整理时间长、整理的幼儿较少的现状。本文通过"回顾"的方法,不仅激发幼儿养成自主整理的习惯,提升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从发现"回顾游戏"给孩子带来的影响——照片"回顾"——视频"回顾"——记录表"回顾"这四个步骤在游戏中实施,并根据现状提炼游戏的共性问题,通过集体教学提升幼儿的游戏能力;制定"整理公约",帮助幼儿主动养成整理的习惯。同时,提升了教师指导游戏的能力。
关键词:活动回顾;主动性学习;自主游戏

一、自主游戏后幼儿整理环节的现状
从目前课程的安排上来看,每周三次的自主游戏时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时间。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喜好进入区域进行游戏,游戏过程中各个区域也是流通的,游戏情节几乎和生活接轨。在这样的情境下孩子们自主地施展自己的经验来和同伴们互动,激发自主学习欲望。但是多区域的流通,也让最后的整理环节变的麻烦,概括来说,针对大班幼儿的情况,可以将整理过程中幼儿的整理现状分为四种:
1.目的不明确
教师发出自主游戏结束的口令后,表面上不少孩子开始收拾整理,但是目的还是不明确,经常出现边收拾边玩的情况。
2.角色概念模糊
班级里的各个区域都有店长与服务员,游戏结束后,店长监督着服务员和游戏人员进行整理。整理开始时,店长会不断提醒大家,但是到了后期,店长有的已经不知去向,有的已经在休息。
3.材料诱发游戏
整理环节对于孩子也是一件充满诱惑力的事情,有的孩子容易受游戏材料的干扰,出现了边玩边收拾的情况。
4.对游戏意犹未尽
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一般都是进入游戏情节较晚的或者在多个区域穿梭,不停交换角色的孩子。教师发出结束信号后,他们总是迟迟不愿收拾整理。
二、概念界定:活动回顾
活动回顾是指幼儿在自主游戏结束后对自己或者同伴游戏情况的回忆、梳理。有单纯地回忆、依靠辅助物的回忆(如:照片、实物、视频、图画等),不同的回忆方法,效果也不同。
三、活动回顾:整理环节引导方式的设计
(一) 设计理念
1.主动性学习的价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幼儿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和物质世界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能使幼儿成为一个有主见、有主意、有办法、能独立做事和不断向自己挑战的人。
2.自主游戏中提升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自主游戏是当下幼儿园除了集体教学活动外的幼儿另一个重要学习形式。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与材料、同伴的互动,提升主动性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提出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求我们立足儿童,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思考学习的问题。将游戏与主动学习相结合,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学习。
(二) 主要内容
游戏内容是通过各区域的融合,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运用想象、创造性的再现与丰富生活经验。在游戏结束后,通过语言、绘画、视频等形式再现、回顾当时的游戏情节,从中反思、调整自己的游戏行为,进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
(三) 开展形式
"回顾""再现"当时幼儿游戏的场景,可以是自主游戏结束后幼儿自己运用语言描述,也可以运用绘画的方式呈现,也可以是教师运用照片、视频、记录表等形式来"回顾"自主游戏中的游戏情况或收拾整理环节中各个孩子的状态。通过这些方式让幼儿自主地思考、调整自己在游戏中的行为,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活动回顾:整理环节引导方式的实施策略
(一)顺应孩子,寻找教育的契机点
自主游戏后的整理环节让老师十分困扰,让原本玩得不亦乐乎的孩子变成了一种负担,所以教师试图寻找让大家都乐于接受的方法来完成整理工作。
1.关注幼儿的解决策略
案例:开心地快要飞起来的服务员
柚子是必胜客的服务员,一直在忙碌着招待客人还要处理突发事件--乐乐抢客人食物。整个自主游戏的时间柚子一直在忙碌,点点(店长)走过来对柚子说:"你下次再来我们必胜客工作吧,我要给你加工资"
柚子:"真的吗?"
点:"你今天工作很认啊,妈妈说她工作认真,老板就会加工资"
柚子听了点的话,一蹦一跳的跟身边的同伴说:"下次我要加工资了"。柚子又来到我的身边:"老师,我下次要加工资了"
师:"真的是件开心的事情,为什么会加工资啊?"
柚子:"店长说我今天工作认真,乐乐来捣乱我也想办法把东西要回来了"
必胜客另一位服务员天天问点点:"我有没有工资加?"
点点:"你今天都没有整理"说完转身走了,留下一脸失望的天天。
分析:
每个区域都设立的管理人员,买卖的区域有店长。店长有权利招募店员,服务员以往都是老师定好发工资10元,今天必胜客的店长针对服务员的突出表现,承诺下次还要招聘她并且还要加工资。柚子听了店长的话非常的开心并且把这开心的事情依次告诉了身边的同伴,甚至还跟老师来分享。同样是服务员的天天在索要加工资的好福利,但是被店长的一句"你今天都没有整理"给拒绝了。
策略:扩大店长的权利,增加工资,激发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推广幼儿的解决策略
案例:
师:今天自主游戏时,你们在哪里玩,有什么特别的事情?
店长点说:"今天的客人吃好没有收拾,有的客人还把食物乱丢,把我们餐厅弄得乱糟糟的;还有的客人钱不够还来吃。"
师:"在餐厅捣乱的客人,你们工作人员有提醒他整理吗?"
点:"我和服务员都跟他说了,但是他不听。"
师:"那这样的客人可以把他加入黑名单,下次可以拒绝他来用餐的。"
东:"老师,下次你用手机把乱丢东西的人拍下来,我们把他的照片贴在餐厅门口。"
分析:
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简单回顾自己自主游戏过程中的某件事情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他们能根据自己的情绪需求,有选择性地讲诉某件事情的大致经过。案例中的点点回顾了当时顾客的就餐情况,东东还想出了用照片记录的方法来提醒乱丢的人,并以此惩罚。
策略:听取幼儿的建议用照片"锁定"游戏情景。
对于幼儿光靠语言来回顾游戏场景可能会有一些偏差,如果用东东所提到的照片记录的方式来呈现,让幼儿看照片回顾自己或者自己与同伴的游戏情节更加说服力。
2.照片回顾,初见成效
案例:混乱的自助餐厅
"果果"自助餐厅人声鼎沸,餐桌上的食物也差不多堆成山了,我随机拍摄了几张。服务员也忙前忙后,一位在收拾掉在地上的面包,一位在制作烤串,还有一位在收银,"咔嚓,咔嚓"将餐厅里和整个教室的情况全部拍摄下来。自主游戏结束后,我把照片放在电视机里,小朋友的目光一下被吸引过来,搬来凳子围坐下来。
伊伊:我在做寿司
诺诺:"我和杨博在扫地,餐厅里面太脏了。"
 "俊俊把餐厅里的菜乱丢,我们在收拾,他没有"漩说道。
这次基本每个人都上了照片,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在做什么。
分析与反思:
用照片的方式呈现了孩子们游戏时、游戏后的一些情况。照片上有人与物,很多孩子都能回顾自己在做的事情,增加了孩子们语言表达的机会。同时,孩子们对事情的对与错也更加容易分辨。但是,照片的记录是短暂的,没有延续性,不知道前面和后面的事态如何发展,这也是一个弊端。
3.视频再现阶段性共性问题
有了前几次的经验后,这一次采用拍摄视频的形式记录下孩子们的部分游戏场景,视频播放到哪个孩子就由他来解说。
馨:我在寿司店做服务员,今天客人很少。我和天天拿着寿司去外面卖,生意就很好了。客人要打包盒,但是我们没有,我就拿了盘子给他。
祺祺:收起来的时候,乐乐还拿王子的衣服穿起来,我们再收,他一直在捣乱。东东也没有把小厨房的菜收回去,就坐在那里和佳佳玩。
分析:
通过视频的方法,幼儿对自己的游戏过程能更加详细的回顾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同时,根据孩子的游戏情况,看到了一些共性问题,有利于下一步在整理方面工作的开展。
(二)游戏环节梳理共性问题,集体教学中提升学习能力
1.整理速度慢且人少,共同制定"整理公约"
案例:
"收起来喽"教师发出了游戏结束的信号,同时在"小蜜蜂"放了一首旋律轻快的歌曲,告诉他们这首歌有6分钟,歌曲结束我们就该收拾好看游戏视频了,否则会被扣工资。随即就听见孩子们互相提醒、监督员喊着"快点收"的声音。歌曲结束后,一大半的孩子已经整理好做在教室中间等着看视频。
这次放的整理环节的视频,分别是上周的一次整理视频和今天的整理视频。通过两次视频的对比,显而易见的发现,孩子们整理的效率高了很多。
师:今天你们怎么会这么快?
天天:你说的要在歌曲结束前要收好的。
博:我们的店长一直在催我,还说慢吞吞扣工资。
珍妮:我和馨负责材料超市,我整理一楼,她是二楼,我们比赛谁快。
分析:
有了时间的规定让孩子们有了紧迫感,并且教师在整理前提出了"扣工资"的要求,这是孩子们很在意的,没了"钱",下一次的游戏资金就少了,这也是他们快速整理的动力。另外,同伴间自发的整理"比赛"也让整理不那么乏味,多了一些趣味。
策略:
通过这一次的整理情况,我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出有效的整理措施并且制定出"整理公约",如:1.整理时间是一首歌曲的时间。2.偷懒不整理的人可以不发工资给他。3.可以进行整理比赛,特别快的可以加工资。
2.整理环节交流中找到矛盾的冲突点——钱币概念模糊
在与幼儿交流整理环节问题时,经常有孩子会说因为"钱"的问题跟谁闹矛盾了。如:寿司店的服务员张铭昊跑过来诉苦:"老师,我的工资明明是10块,可是店长只给我7块"。店长不服气的过来说:"他没有责任心,中间跑出去玩了,所以我扣了3块钱"。张铭昊还是维权道:"扣3块,还要给我8块啊"。除此之外,买卖游戏中的找钱的问题矛盾也很多,于是利用集体活动开展了《10的组成和加减》。
(三) 游戏后记录"回顾时间表"
自主游戏后的点评回顾时间每次至少需要预留出20分钟,减少了游戏时间。对于整理习惯已经得到有效改善的情况下,教师设计了"回顾时间表",用于幼儿自主的选择时间来记录自己的游戏情况,可以在游戏中记录,也可在游戏结束后记录。教师在游戏结束前5分钟选择有代表性的"回顾时间表"并请孩子来分享,其他孩子可以拿着"回顾记录表"在餐后和同伴分享。
案例:
希:我和妈妈、妹妹去买冰淇淋,妈妈让我带妹妹先去边上的滑梯玩一会儿。但是东东在滑滑梯上不让我妹妹玩,我跟他说了好几次还是不行,最后我就去叫服务员帮忙。服务员把东东赶出去了,而且还把他加入了黑名单下次不能再到他们店里玩了。
姚怡希回顾了游戏中与妹妹滑滑梯的场景,遇到了调皮的东东在捣乱,姚怡希几次协商都没有成功。她想到了之前指定的规则:在区域捣乱的客人,服务员有权利把他赶出去并且列入黑名单两次不能进入该区域游戏。于是她想服务员帮助并且成功了。这个案例中看到了之前的规则已经比较深入人心,幼儿会灵活运用并且也会遵守。
五、实施成效
1.从幼儿的角度看
幼儿真实地参与自主游戏,在游戏中获得游戏经验。在游戏后的"回顾"时间里,通过语言、绘画、记录表等形式来再现游戏情节,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绘画能力及记录能力,发展了同伴间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了游戏后整理环节没人收拾、速度慢的现状,激发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幼儿在解读"回顾"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师幼共同讨论最佳的解决方法。从发现"回顾"带来的灵感——用照片"回顾"——用视频"回顾"——用游戏记录表"回顾",每一步都是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寻求得到的答案并再一次验证每一种方法的可行性。
2.从教师的角度看
教师在观察解读幼儿的游戏中了解幼儿在自主游戏后的整理环节存在的问题,在游戏中,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发现"回顾"带来的"力量",并且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寻找"回顾"的最佳方法,提升了教师观察记录幼儿游戏能力、评价幼儿游戏能力及指导游戏的能力。
在课题的实施中,教师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不断的跟进区域的游戏材料,调整"回顾"的方法,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在观察幼儿游戏过程中提升了运用多种方法记录、描述幼儿的能力。在解读中加强了分析幼儿游戏行为的能力,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及时跟进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2]刘焱. 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刘晓颖.《发现儿童的力量》.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